五、出口貨物“免、抵、退”稅計算
生產企業貨物出口后,必須在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出口退稅子系統查詢到報關單出口信息后,方能計算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額”應根據出口貨物離岸價、出口貨物退稅率計算。
1)免抵退稅額的計算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免稅購進原材料包括國內購進免稅原材料和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其中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價格為組成計稅價格。國內購進原材料是指開具進料加工免稅證明業務所涉及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國內購進免稅原材料。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貨物到岸價格+海關實征關稅+海關實征消費稅。
2)當期應退稅額和當期免抵稅額的計算
①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時,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②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時,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0“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為當期《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的“期末留抵稅額”。
③當期有應納稅額時,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3)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的計算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4)新發生出口業務的生產企業自發生首筆出口業務之日起12個月內的出口業務,不計算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等于當期免抵退稅額;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結轉下期繼續抵扣,從第13個月開始按免抵退稅計算公式計算當期應退稅額。
六、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內有關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會計報表。大致可分為: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2.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3.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注明:現金流量表平常報稅務局不用,銀行貸款用,所以編制現金流量必須根據本月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編制。第六: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根據當月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編制。下面所要介紹的現金流量表是財政部統一設置的現金流量表。第一步:先確定45欄的數字,用本月的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年末數-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年初數。第二步:確定36欄數字,用資產負債表(短期借款)年末數-年初數(短期借款)如果歸還36欄填歸還數,如果增加33欄填增加。第三步:確定39欄的數字,根據當月損益表財務費用累計數。第四步:確定43欄數字,用36欄+39欄。第五:確定44欄數字,因為本月未收到借款,只是收到現金,所以就43欄的負數為準,如果收到恰恰相反。第六步:24欄,用資產負債表的固定資產年末數-年初數,是否發生變化,如果增加用增加的數為準。第七步:28欄與24欄的數據相同。第八步:29欄的數據與28欄的負數為準。第九步:2欄的數據用本月損益表的收入累計數(由于累計數是不含稅的數,換算成含稅的,收入除以0.17)。第十步:16欄用45欄+44欄。
七、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八、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九、保守速動比率=(現金+短期證券+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
十、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十一、存貨周轉率(次數)=銷售成本/平均存貨其中:平均存貨=(存貨年初數+存貨年末數)/2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平均存貨*360)/銷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