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深圳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現面向國內外誠聘博士后若干人,具體要求如下:
一、院所介紹
深圳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設有3個本科專業、4個碩士學位點和1個博士學位點,形成了從學士到博士的完整的高級人才培養體系。三個本科專業分別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廣東省IT類名牌專業,設光電子技術方向和集成電路設計方向)、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四個碩士學位點分別是光學、光學工程、無線電物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導師:
研究方向 | 流動站/工作站名稱 | 合作導師 | 職稱 | 博導資格 | 計劃人數 | 在研項目 | ||
項目名稱 | 級別 | 截止日期 | ||||||
光學超分辨成像與生化傳感 | 光學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 汪國平 | 教授 | 是 | 若干 | 光學波段隱身的新理論與新材料 | 國家級 | 2016.12 |
光學隱身與光學透視成像 | 量子點標記技術研究病毒侵染過程及宿主應答 | 國家級 | 2015.12 | |||||
光學超常材料(metamaterials)與超常表面(metasurfaces) | 光學超(高)分辨成像:基礎理論與實驗驗證 | 市級 | 2017.12 | |||||
離散光學體系的奇異光學性質與器件應用(如波導陣列結構等) | 人工微納光子學材料與器件 | 校級 | 2016.12 | |||||
微納米集成光子器件 | ||||||||
新型人工微納結構材料與器件應用 |
三、應聘條件(要求):
(1)已取得博士學位,年齡在40歲以下,具有較強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
(2)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身體健康、能勝任崗位的工作要求;
(4)目前已取得顯著科研成果的申請者將予以優先考慮
(5)在職人員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6)申請人不能申請其博士畢業單位同一個一級學科的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7)具有良好的物理學、光學或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較強的計算機編程與實驗動手能力。作風踏實,能夠獨立思考問題,有良好的協作精神
(8)特別鼓勵開展具有創新性的其它方向的理論與實驗方面的研究工作。
四、聘期待遇:
(1)按深圳市政府博士后研究生資助規定,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合格后可向深圳市申請兩期補助,每期12萬元(稅后);
(2)深圳大學提供每年5萬元生活津貼,按月發放;
(3)每月發放2240元房補,發放24個月,或安排周轉房;
(4)每月200元誤餐補貼,每年發放10個月;
(5)合作導師每月發放理工科不少于2000元,文科類不少于1000元科研津貼。
(6)按深圳市政府有關規定,對出站后留深工作者給予1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
(7)博士后人員進站,可自愿選擇落戶深圳市。選擇落戶深圳市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辦理隨遷入戶。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學等按深圳市相關條例執行。
五、應聘方式:
(1)應聘者將個人簡歷、反映本人學術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電子文檔及個人工作研究計劃發給聯系人。
(2)初審合格者將被通知面試,面試請準備如下材料給專家組審核:
l個人簡歷;
l學位證明復印件;
l反映本人學術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復印件;
l博士導師推薦信。
七、聯系方式:
聯系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南海大道3688號,郵政編碼518060
聯系人:深圳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汪國平教授
聯系電話:13823556131
E-mail:gpwang@szu.edu.cn
八、申請截止時間:2016年3月31日
汪國平教授簡歷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及首屆全國高校優秀骨干教師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學科評審專家。指導完成的兩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現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才。四川大學博士,大阪大學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南洋理工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光學隱身、光學超分辨成像與傳感、光學超常材料、光子晶體與表面等離激元納米光子器件等,在Phys.Rev.Lett.、Opt.Lett.、Appl.Phys.Lett.、Nat.Commun.等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80余篇,2項成果入選相關國際學術領域Top10,1篇論文被OSA選為近10年來最好的20篇論文之一,部分論文被Appl.Phys.Lett.選為封面、被美國材料學會作研究新聞報道、或被NatureChina選為研究亮點。研究成果被Nobel獎獲得者,美國工程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等國際知名專家在Nature及其子刊,Rev.Mod.Phys.,Phys.Report,Chem.Rev.等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正面評價和引用1000余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20余次,作為國內唯一被邀請者,與美、歐、日等國知名科學家一道合著PlasmonicNanoguidesandCircuits英文專著。主持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科技部納米重大專項課題、973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合作重點項目等各類研究項目20余項。
更多信息請查看廣東省事業單位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