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應考者綜合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作答時限:建議閱讀給定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
4.請在指定位置作答,在草稿紙上或者其他地方作答一律無效。
二、給定材料
材料1:
某市居民對幾年前的一場暴雨記憶猶新。那天是周六,市民們如往常的周末一樣逛街、聚會、休閑。張藝謀大片《十面埋伏》的首映式正在這天舉行,大批倒票的黃牛憋足了勁要大賺一筆。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雨讓所有在外邊的人狼狽不堪。那天下午16時左右,天空突然電閃雷鳴,頃刻之間降下瓢潑大雨,不到兩個小時的降雨讓全市交通陷入癱瘓,立交橋下積水深達2米,公交車、小汽車變成了船。類似的事件,在全國很多城市都曾出現過。市政建設與城市改造不同步的現象至今依然是個不小的問題。有專家表示,以應有功能來衡量,我國大多數城市的市政公用事業連健康都算不上。
截至2009年4月,中央的4萬億元投資已經帶動了地方30多萬億元的投資。從4萬億到30多萬億,這些保經濟增長的投資都流向了哪些領域?資料顯示,鐵路、公路、航空、能源等基礎設施以及醫改、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都是投資的主要流向。例如,某市新增投資60億元,主要用于軌道交通、中小企業和農業,其中20億元用于高鐵的征地拆遷。某省撥付90億元資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農村民生和基礎設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某省組織了3300億元投資,主要投向千億基礎網絡工程、千億產業提升工程和千億惠民工程。其中惠民工程主要指配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基本服務設施。但有專家指出,各地似乎都缺少了對城市公用事業的關注,而中國仍處在市政設施相對不足且市政設施需求迅速增長的階段。盡管投資中有用于城市公用事業的部分,但比例很小、規模不大,尚不足以體現城市公用事業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作用。這位長期研究城市公用事業的專家說,城市公用事業具有先導性、基礎性、公益性,需要得到更多關注。市政公用事業包括城市供水、集中供熱、垃圾處理、市政道橋、公共交通、園林綠化、污水處理、管道燃氣八個方面的市政設施建設。在城市基礎設施中,城市公用事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一環。改革開放初期,講招商引資、發展經濟,講得比較多的是改善投資環境,路橋、通訊、水、電、氣、熱等設施有了,投資者就愿意去投資,沒有就沒有人愿意去投資。市政公用事業對經濟發展具有先導、基礎的作用。作為城市社會經濟活動載體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建設并管理好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引導人們自覺愛護、維護這些設施,對促進城市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對城市功能、質量的提高和城市現代化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材料2:
據統計,目前全國的城市市政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在1萬億元左右,占全國GDP的比例在2%以上。某專家指出,因為城市道路、供水、燃氣、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建設任務仍然艱巨,在目前的投資規模基礎上,投資擴大1倍,達到2萬億元的規模,也很難說就能完全解決問題。我國城市化進程仍然處在迅速上升階段,公用事業的資金缺口僅僅依靠政府單一的財政投入顯然難以填上,公用事業的供給嚴重滯后社會的需求,成為經濟起飛的瓶頸。因此,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市市政投融資機制。這要求進一步放開市場,積極推進城市公用設施的市場化改革。現在全國有5億多城市人口,在未來的20年時間里,全國城市人口將達到9億多,這對城市公用事業將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對投資者來講,也是個巨大的投資市場。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摸索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的道路,一些吃皇糧的城市公用事業單位開始斷奶。2002年12月,原建設部頒布《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鼓勵社會資金、外國資本參與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在市政公用事業逐漸放開的過程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進入。據南方某省統計,城市公交40%的產權,城市供水50%的產權,城市燃氣80%的產權,已經轉讓給民營企業或外國資本。
從2002年開始,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型外資水務集團開始進入中國,以巨資收購水廠。這些跨國公司的收購舉動一度讓國人困惑不已。例如2002年5月,威立雅水務集團斥資近20億獲得S市自來水公司50%的股權,經營期限50年,而轉讓評估價為7.6億元,威立雅的報價超過評估價近兩倍。2007年8月,Y市自來水股權轉讓項目招標,中法水務集團以8.95億元中標,報價為資產價值的5倍左右。外資這種溢價收購手段,讓國內很多地方政府興奮不已。然而,國內水廠真的這么值錢嗎?有學者指出,外資這樣的溢價收購意味著將來要成倍地賺回去,負擔最終都會不同程度地轉嫁到老百姓身上。
隨著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開始出現。2008年1月,某市300多輛公交車停運,致使全城70多萬市民出行困難。造成停運的原因在于公交民營化運轉不良。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原建設部文件出臺后,很多地方政府就開始賣水廠,要么是跟外資合作,要么干脆一賣了之。他認為,公交線路、水廠賣出去,本身沒有錯,但基礎分析工作沒有做透,只想到有人買,政府還能有些收入,賣完后卻沒有人管,這樣一來,損失的是國家,傷害的是消費者。很多地方在打開市政公用設施投資大門之前并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這位人士說,特許經營就是在市政公用行業中,由政府授予企業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對某項市政公用產品或服務進行經營的權利,政府通過合同協議或其他方式,明確政府與獲得特許權企業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國外開展這類經營一般先要立法,而我國則跳過了這樣的程序,而且政策法規、標準、管理措施、管理能力不配套。公用事業中有一部分注定是沒有效益的,這就不能打包全賣出去,而需要政府投入才能搞起來。不能都交給社會資本經營,更不能放任其賺錢,不對其進行管理。
材料3:
2009年7月31日,L市舉行城市供水價格改革調整聽證會,參會的18名聽證代表中,17名代表同意水價調整,只有1人提出最好不要提價。消息一出,社會嘩然。有網站展開了如何看待L市水價上漲的調查,超過80%的網友投出了反對票。8月4日,L市通過政府網站發布消息,邀請網民參加一場關于供水價格改革調整的座談會。會上,L市發改委拿出了2套水價調整方案,但無論是哪一套,基本水價的上漲幅度都超過了40%,這讓很多人感到接受不了。有的市民說:L市不缺水,為什么還要漲這么高?6年不調價不代表可以隨意上調40%。
記者進行了統計,實際到會的網民代表59人,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討論中,39人發言。其中9人鮮明地反對漲價。與網絡調查超過80%反對水價上漲形成反差的是,現場有16人明確表示贊成有條件地調整水價。反對漲價的主要理由,一是認為L市不缺水,沒有漲價的必要;二是認為水務集團的賬目不夠透明。L市水務集團負責人建議政府以后建立新的價格監審機制。他說,一些用水大戶會由于水價上漲減少水的用量。那么這一次水價上漲會如何影響居民生活呢?
記者來到一個普通的居民小區,訪問了74歲的盧奶奶和她的老伴兒。
記者:盧奶奶,你家里一共用多少水?
盧:用4噸、3噸。
記者:幾口人?
盧:5口人。
在盧家,記者看到很多盆子和桶。老人告訴記者這都是用來存水的,存下的水要用來沖廁所、拖地、澆花,為了節約水,家里還特別改造了抽水馬桶的開關。盧奶奶和老伴兒加起來每月有2000元多一點的退休工資,但是由于兒子、兒媳婦沒什么收入,所以一家五口主要靠這2000多元,水費每月9塊多錢。
記者:要是以后每月花個十二三塊錢水費,承受得了嗎?
盧:俺倆仔細著呢,俺倆可在乎。
居委會的肖大姐告訴記者,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這樣節約用水的。水費漲一點也許還行,就怕連環漲價。
在L市另一家用水大戶企業,記者了解到,他們已經在近幾年對設備進行了節水改造,凡是工業上的用水都可以回收再使用,水的利用率達到了97%左右。
盡管L市的水價還沒有上調,但從企業到普通居民,大家已經都在精打細算省著用水。這也給出了一個答案,為什么1995年L市每天要用50萬噸水,而現在城市擴大了,經濟發展了,每天用水量卻反而下降到30多萬噸。
在這次L市水價上漲的文件中,有一組數字觸目驚心:L市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450立方米,約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5、世界的1/20,屬于極度貧水區。L市水文部門負責人說:附近兩個水庫的水,基本上不算L市的水權,屬于過境水,是上游的水資源。即使是流經L市的幾條河,水量也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多。大家看到L河的水面比較寬,實際上因為橡塑壩把水蓄起來了,真正來水,就是壩體上面流的那一點點水,那才是真正的來水。
材料4:
2006年12月起,Q市市區綜合水價調整,污水處理費由5元/噸上調為8元/噸。民用水價格由1.3元/噸上調為1.55元/噸,特種行業用水由2.1元/噸上調為2.8元/噸。很多人認為Q市地處南方,降雨量豐富,沒必要節約用水。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Q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辦公室高級工程師王先生說,Q市處于水資源緊張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100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005年為1330立方米。其中沿海縣市低于730立方米,屬貧水區。全國人均占有水資源2200立方米,但Q市遠低于這個平均水平。此外,Q市70%的水資源量分布在人口較少、經濟水平較低的山區,人均資源占有量為3595立方米。而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水資源較少。Q市降雨量季節性強,時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年徑流量約60%—80%集中在4—9月份,特別是梅雨和臺風雨,時間短,數量大,極易產生洪水。由于現有蓄水工程對河川徑流的攔蓄調節能力偏低,棄水現象嚴重。這種水資源年內分配的不均勻性,造成水資源年內供需不平衡。此外,入海損失嚴重。天然來水量豐富的晉江西溪流域由于淹沒耕地、移民等客觀原因,無法興建大、中型水庫,大量的水資源直接奔騰入海,損失的水量約占全市水資源總量的30%。
一位專家列舉了Q市節約用水存在的主要問題:水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用水意識不強;長期養成的不良用水習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增加,浪費現象嚴重;水價偏低,水費支出占可分配收入的比例很少,大量用水不心疼;全市生活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60%左右,大部分居民沒有實現一水多用,用水效率不高;綠化用水、道路用水等公共用水還使用純凈的自來水;非節水型水嘴、水箱、抽水馬桶等用水器具大量存在;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高耗水的工藝、設備亟須整改。
低水價是造成水的超消費和浪費的重要原因。該專家指出,水價提高10%,將使家庭用水降低3%—7%。他介紹了某大城市用水量價格彈性系數研究。該研究表明,水價每增加10%,需水量將下降3.8%;居民年收入每增加10%,除去水價影響,用水量需求將增加2.2%。據分析,水費支出占家庭收入1%時對心理影響不大,占2%時開始關注水量,占2.5%時注意節水,占5%時認真節水,占10%時考慮水的重復利用。
節約用水、高效用水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徑,節約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國許多城市已經進行水價改革,并取得明顯效果。這位專家列舉了外省某市的例子。自實行階梯水價以來,節水效果非常明顯。1年零7個月的時間里,機關、企事業單位節水率達到了3%—5%,居民節水率達到了10%—15%。該市的正茂社區是個有1400多戶居民的老社區,實行階梯水價以來,整個小區的月用水量從以前的1.4萬多噸下降到現在的4200噸左右,小區居民沒有一戶月用水量超過12噸的一級水價范圍。2006年,該市用水人口增加近2萬,居民用水量卻下降了15%,每天因此減少了1萬多噸的供水缺口。
他認為改掉不良習慣可節水70%。浪費用水的習慣很多,比如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碎細廢物,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除了良好的用水習慣以外,采用節水器具也很有效。節水器具很多,有節水型水箱、節水馬桶等,每個人都節約一點水,累積下來就是很多水了。據測定,1滴水在1個小時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個月里可以集到2.6噸水。居民在購買衛浴產品時,首先就要考慮節水功能。
這次水價上調,增加了洗車的成本。洗車店C老板說,這對行業發展來說,是個很大的難題。如果市政配套設施條件充分,比如市區鋪設了管道,可以從污水處理廠將處理過的中水輸送到洗車店使用。只要車主同意,作為商家既能節約用水,又能節約水費,何樂而不為呢?他認為還需要車主改變觀念。因為有些車主認為中水是用過的污水,不愿意自己的車用這種水來清洗。
水價改革也是為了今后推廣雨水收存、污水再生和中水利用。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是可以再利用的,比如可以沖廁所、洗汽車、澆草坪、灑馬路等,收存的雨水和中水有相似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