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制度哲學的時代回應與擔當
制度至關重要,建構制度哲學很有必要。制度哲學研究,旨在對制度何以為制度、制度何以存在、制度變遷的可能及其局限、制度價值的形成及其異化等事關制度的“元問題”作出哲學追問、反思和辨析,為制度變革、發展、創新提供理論支持。
一、闡明制度發展的歷史性
摒棄個人好惡和長官意志,崇尚制度、運用制度,是國家和社會治理的一大進步。這也帶來對制度的迷信。現在,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歸結為制度問題,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從理論上認識到并設計出一個好的、先進的、優越的制度,這一制度就會自發地變成現實,就能解決所有希望解決的問題。這種制度觀在實踐中是有害的。制度本質上是“非中性、有成本”的,現實社會中的任何制度都會導致偏好群體和優勢策略,根本不存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橫跨古今、皆大歡喜的制度。制度哲學要闡明制度發展的歷史性,把抽象的、想象的制度烏托邦變為具體的制度,讓制度從虛無縹緲的天國回到現實大地。
二、揭示制度變革的辯證
制度發揮功能必須保持相對穩定,而制度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又須與時俱進。對于今日中國來說,全面深化改革意味著制度必須進行深度變革。制度什么時候保持穩定什么時候進行變革,什么可以變什么不能變,什么時候小修小補什么時候改造變革,等等,對于這些問題,理論上講不清,實踐中就不可能做得好。因此,揭示制度變革的辯證法是制度哲學的又一著力處。
三、探究制度借鑒的方法論
人類社會的制度不僅在歷史上是多樣的,在當代世界也是多樣的。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在相當長時期內要共生共存。制度共存就帶來制度借鑒問題。今日中國的改革就從西方的制度體制中借鑒了不少有益內容,現代資本主義制度也吸納了不少社會主義成分。做好借鑒工作,要有清醒認識,還要有科學方法。探究制度借鑒的方法論,應把握好“拿來”與改造、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把制度的基本精神與制度的具體模式區分開來,把制度的本質屬性與制度的工具性區分開來,做好“本土化”工作,勇于拿來、善于改造,消化別人、成就自己,在制度借鑒中贏得制度競爭優勢。
四、彰顯制度創新的價值觀
制度創新只是手段,不能成為目的,不能為制度創新而進行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是現代社會的主旋律,小到幼兒園的班次設置,大到國際關系治理,都在講制度創新。制度創新的直接動因與結果都是社會政治經濟利益結構的調整與再調整,因而價值立場在制度創新中具有決定性地位和根本性意義。制度創新是為了“向前看”,而不是為了“向后轉”,發展是制度建構的落腳點,制度創新把促進社會形態從低級走向高級、促進人與社會和諧發展進而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標。
概言之,制度哲學研究不僅著眼于解釋制度,更著眼于改革制度。從哲學層面、用哲學方式在全社會確立制度權威、培育制度意識、建設制度文明,是制度哲學對時代的回應與擔當。(部分信息來源于時事一點通)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