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以豬肉價出售稀土的時候,日本已經從我國攢足了20年的使用量并存放在了海底。中國是稀土大國,更是稀土出口大國,然而,誰知道我們在出口的同時付出了怎樣慘痛的代價?廉價的出口價格、微薄的企業利潤以及為了獲取短期利益進行濫采濫挖而導致嚴重的環境破壞……如果這樣的情況不加以控制和管理,那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在稀土方面的優勢將喪失殆盡。
稀土不是土,卻賣了個泥土的價格。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為什么我國的稀土價格卻不漲反跌?這里存在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內憂。第一,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對稀土的重要作用和價值的認識并不充分,對我國稀土資源的高占有率帶有盲目樂觀的情緒。第二,稀土礦產開發秩序混亂,稀土產業集中度低。一些地方政府為局部的、短期的利益,對國家開采總量控制指標陽奉陰違,有的甚至倒賣開采指標,再加上稀土企業經營方式粗放、產品結構不合理、惡性競爭等問題,導致資源流失嚴重,環境遭到破壞。第三,隨著國家稀土出口配額的逐年減少,稀土走私活動又日漸猖獗。另一方面是外患。美國等西方國家為遏制中國和平發展,把耗費稀土作為不斷削弱中國戰略優勢的重要手段。他們利用各種途徑,壓低稀土價格,毫無節制地消費甚至儲存稀土,直接導致中國稀土儲量逐年下降。
價格低估自然引發資源的大量外流。去年年底,《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的通過,進一步明確了我國對稀土資源出口配額的總量控制。這一切都在警示著我們:從戰略出發,在國家層面上關注稀土、保護稀土資源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
從戰略高度調控稀土產業,首先要高度重視對稀土資源的合理開發。雖然中國是世界上的稀土大國,但是多年來的濫挖濫采,過度開采已經使得中國稀土的可開采儲量從十多年前的占世界80%,降到了如今的52%。各種各樣的非法小作坊的無序開發,造成了稀土資源的大量損耗。國土資源部等有關部門應加緊對國內的各類稀土資源進行梳理和摸底,并形成統一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護不可再生的稀土資源,從根本上杜絕對稀土的無序開采。
同時,要嚴格行業準入門檻,通過關、停、并、轉加快淘汰過剩產能的速度。進一步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做強做大稀土產業,打造稀土企業的聯合艦隊,成立中國的稀土歐佩克,在市場上形成占絕對主導地位的龍頭企業,使中國在調控國際稀土市場價格中占主導地位,來提高話語權和行業影響力,爭取中國稀土在國際市場上的世界價值。
當然,要想從戰略上調控稀土產業,僅靠合理開發利用和嚴格準入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稀土核心技術專利、稀土應用市場、稀土產品標準。因此,我國要提高國家的稀土應用水平,從科技創新源頭抓起,加大科技投入,同時重視知識產權,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搶占技術制高點。突破外資企業的技術限制,建立起我國自身的高速公路式的稀土產業鏈。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