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擬制是事業單位考試申論測查的重點之一。它要求考生不僅要具備從材料中發現并形成對策的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處理公文的實踐能力。事實上,對策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或者有一定的來源,直接從來源中提取對策;或者有合理的依據,通過對依據的觀點或做法進行引申、演繹形成對策。那么我們從材料中概括出問題原因之后,如何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呢?這就要求我們做到“對癥下藥”。
怎樣做到“對癥下藥”,也就是說針對不同的原因,我們應該提供什么樣的良策呢?
針對構成原因的各個要素,我們做了如下總結:
1.由“人”的原因引發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提出對策:獎勵、懲罰措施;職能部門決策、執行、監管問題;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人才問題;領導人問題;人的能力問題;做事方法問題;宣傳、教育問題等等。
2.由“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原因引發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提出對策:補充制定;內容正確、完備;可執行;進行和加大宣傳、教育等等。
3.由“經濟利益”的原因引發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提出對策:發展生產、提高效益的問題;改進、完善取得經濟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證安全;人的問題等等。
4.由“科學技術”的原因引發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提出對策:加快、提高科技研發;科學與實際情況結合;提高從業人的素質等等。
5.由“宣傳、教育”的原因引發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提出對策:通過媒體和各職能部門擴大宣傳、落實等等。
事物的表現形式各異,產生原因復雜多樣、變化多端,所以我們在這里只是較籠統地總結了發現了產生問題的原因之后,針對不同原因,提出較正常、規范且具有代表性的解決方案應該考慮的幾個要素,考生在此基礎上應發散思維,具體分析,提煉對策。
對策表述方法:
1.依據解決問題的時間期限——解決問題的時間期限分為長期、中期、短期。
2.依據解決問題目標——最優目標、滿意目標。
3.對策實施的輕重緩急——是否分清決策目標的輕重緩急,是一個高明的決策者和一個拙劣的決策者之間的核心區別之一。分不清輕重緩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可能解決好問題。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