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定含義試題類型的涵義
特定含義是指所給出的作答要求是針對給定資料中某一特定的內容,這種試題的類型不是針對整個材料或幾段材料,而是其中的某一片段或段中出現的概念。專家指出這種試題類型更加側重對材料中細節的關注和考查。所占分值不多,回答并不容易。下面就將特定含義試題的兩種重要類型給予重點講解如下:
二、特定含義試題的類型
從的申論作答要求分,目前的這種試題類型主要有兩種:
1.概念解釋。申論所涉及的都是某一個或幾個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這其中很有可能遇到與此有關的特定概念,要求考生對此給予解釋。
如2007年申論中出現了“地荒”和“土地存量”的概念解釋的試題類型。
2007年山東省申論考試出現了解釋“慈善”與“公益”兩個概念。
2.片段理解。對于某一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不同職業的人對此的認識和觀點會有所不同,但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會有所不同,有的過于直接或顯露,而有的則采用隱晦或講故事、借喻的方式,這樣就需要考生對此進行解釋說明。
如2008年申論試題:“給定資料7”引用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長的話,“美國人民把擱淺的鯨魚推入大海,這值得贊揚;鯨魚被非洲難民捕食,這也應贊揚,因為它救活一大群人。”請說明,這表達了G所長怎樣的觀點。要求:簡明、準確地闡釋該觀點,不超過200字。
黑龍江省申論試題:請用不超過500字的篇幅,談談你對資料“5”中劃線一段文字的理解。要求:準確,深刻,文字流暢。(政府的浪費恰恰印證了經濟學上的“公地悲劇”)
北京市2006年申論試題:根據給定資料相關信息,試對給定資料中劃線部分所列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15分)要求:表述準確,文字簡明,字數不超過150字。(消息傳來,在國內掀起一股不小的申報世界遺產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熱潮)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