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民政辦工作總結
2011年,我鎮民政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民政局的悉心關懷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認真貫徹省、市、縣“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精神,以改善民生、發展民主為重點,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致力于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救助體系,打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救助平臺,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重點做好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全力做好城鎮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加強低保工作,規范化管理,繼續實行低保金按月銀行發放。進一步擴大低保面,嚴格規范低保申請審查程序,確保把真正困難的群眾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對現有低保戶嚴格進行核查,確保應保盡保,不能保的堅決取消。9月份農村低保戶為652戶,保障人口1303人。9月份發放保障金121140元,前三季度共發放保障金951740元。城鎮低保現有戶數為76戶,保障人口118人,9月份發放保障金28428元,前三季度共發放保障金275829元。堅持嚴格依法辦事,接受群眾監督,逐步實現了城鎮低保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取得了群眾信任,維護了社會穩定。
二、積極做好優撫工作。
開展以“辦實事、解難題、做貢獻”為主要內容的雙擁共建活動。認真落實優撫政策,將優撫對象享受的各項撫恤、補助、優待政策落到實處。協助黨委政府做好了部隊退役士兵的安撫工作,走訪特困對象,為他們答疑解難,凝聚了人心。做好優撫對象的調查摸底。為生病的優撫對象辦理住院醫療補助5人次,共計13331元,及時兌付現金。
三、切實加強救災、救濟工作。
完善救災救濟預案,加強災害監測評估和救災信息網絡建設,提高災害緊急救助能力,積極組織災區群眾開展生產自救,開展對農村特困家庭的排查摸底工作,合理制定保障標準,妥善安排好春荒、冬令農村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按月解決好困難群眾的大病救助和臨時救濟,臨時救濟與定期救助互相補充,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真正做到了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春節發放特困戶慰問款450500元,重點針對三無人員、優撫對象、重點工程拆遷困難戶、下崗職工困難戶、老黨員困難戶、老基層干部困難戶、因災、因病、因禍、因殘致貧困難戶。上半年共兌付大病救助45人次,總計165140元。三季度報送大病救助28人次。為26名貧困大、中學生申請辦理了慈善助學。核實評定安居工程34戶,為每戶爭取建房款2萬元。為6戶五保老人修葺改善了房屋。
四、精神病人救助工作全面鋪開。
堅持對精神病人的免費藥物救助,全鎮共有243人次領取了價值28497元的藥物,為精神病患者解除了部分憂愁,節省了大量的醫藥費和交通費,得到了群眾的好評。逢雙月的1日為路口鎮的精神病人藥物救助日,遇節假日不休。
五、推行村務公開工作,抓好第八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
村務公開工作得到了領導重視,由民政主抓,各村(社區)落實, 8個村2個社區全面進行了村務公開。并統一了公示欄的式樣,設置了規范化的村務公開公示欄,由民政督促各村和社區及時完整準確地公開各項事務,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凡屬人民群眾關心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問題都在公示欄內可以體現,被群眾稱為明白墻。切實抓好第八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鎮召開了動員大會,并多次進行業務培訓。選舉工作由民政主抓,各聯村干部到村協助,嚴格做到依法依規依程序,確保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各村工作進展順利,9個行政村、社區全部一次選舉成功。4月6日選舉工作按期全面結束,圓滿實現了預期目標。
六、進一步深化社區建設工作。
加強社區干部培訓,改善辦公條件,拓寬服務領域,不斷提高社區建設的整體水平。路口社區實行了“一站式”辦公,使用了社區事務管理軟件進行管理。對社區門牌、路牌進行規范,方便了群眾。
七、認真做好敬老院工作。
在敬老院正常運轉的前提下,著重將敬老院生產和生活結合起來,盡量做到以院養院。加強內部管理,給老人們營造了一個安逸的居住環境。現敬老院共入住39人,生存情況良好。擬新建一座高標準的敬老院,現已擇址待建。
八、認真落實殯改工作。
在全鎮統一思想,落實責任,明確作法和要求,全面推動我鎮的殯改工作。成立了路口鎮殯葬服務公司,高標準的公益性墓地已建成。同時按660元/人的標準對死亡人員火化費及運輸費按月兌付。全鎮無一例違法土葬。
九、積極做好殘疾人事業。
搞好全鎮重度殘疾人的調查摸底及按月補助。協助縣殘聯開展 “2011年長沙市福彩復明工程”白內障復明手術和“2011年長沙市福彩助殘行動”普及型假肢安裝。集中組織疑似白內障患者到路口衛生院進行2次篩查,建議免費手術18人。搞好全鎮殘疾人康復需求的摸底調查。使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風貌有明顯好轉,殘疾人的教育、就業、康復得到社會保障。
鄉鎮民政工作總結
一、加強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一)完善城鄉低保制度。①城鎮低保工作以加強動態管理和爭創全省低保工作雙A規范化建設先進單位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低保申請、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審核審批等工作環節和程序。強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導誠信救助,切實做到低保對象有進有出,補差標準有升有降。同時,對因天災人禍、金融危機而新產生的困難家庭,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全鎮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1992戶,4278人,月發保障金435495元。②農村低保工作按照市低保局的安排布署,今年我鎮應新增農村低保對象814人,為確保新增對象定位準確,不出偏差,我們嚴把“三道關”,一是實行“陽光操作”,把好群眾監督關,加大公示力度,增加透明度,嚴格做到鎮政府、村委會二級審核,三榜公示。二是做到“三個不上報”,把好審核上報關,即申報內容不清楚的不上報,群眾有異議沒有調查清楚的不上報,手續不齊全的不上報。三是實施分類管理,把好進出關。對有特殊情況的家庭,根據其困難程度適當提高救助類別額度,目前全鎮已核定一類對象215戶,258人,二類對象502戶,1071人,三類對象581戶,1347人,對原已享受的對象,家庭特別困難的類別進行了調整,已調整169戶,382人,對收入增加有了穩定收入的家庭及時取消低保待遇,已取消117戶,449人。
(二)提高五保供養水平。我鎮現有五保戶262人,其中集中供養199人,分散供養63人,為了改養和提高五保老人的供養水平及生活質量,我們一是提高了五保老人的供養標準,集中供養由年人均1500元提高到1800元,分散供養由年人均1000元提高到1300元。二是鎮委、鎮政府在財力十分吃緊的情況下,仍投資48萬元新建福利院門樓、廚房,道路硬化1200平方米,新置床上用品199套,新添室內家具150件。三是開展五保對象的普查。嚴格按照《農村五保供養條例》中的條件,按照有關程序重新核定五保供養對象,對不符合五保供養條例規定的對象堅決予以取消,對符合五保供養條例規定的對象,沒有享受五保待遇的做好申報審批工作,通過排查,新增五保對象49人,取消了47人享受五保的待遇。
(三)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日趨完善。我們根據上級出臺的有關大病醫療救助政策,改進救助方式,采取比例救助與定額救助相結合,事后救助與事前、事中救助相結合,大病住院救助與慢性門診救助相結合的救助方式,重點救助城鄉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和優撫對象,使我鎮城鄉困難群眾就醫難問題得到了保障,上半年已救助177人次,發放大病救助款172226元,有效地緩解了城鄉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四)完善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病、因殘、因災等各種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家庭,給予非定期、非定量的臨時救助,著力緩解城鄉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
(五)救災救濟扎實有效。今年5-6月,我鎮先后遭受2次特大暴風雨襲擊,大量農作物受災,部分農房損壞,給人民群眾生活造成一定損失,面對災情,我們一方面認真核實災情,及時匯報,一方面組織廣大群眾生產自救 ,生活互助。上半年已發放春荒和澇災救助款13.5萬元,救助困難戶950戶,2612人。
(六)加強流浪乞討救助工作。認真落實救助管理機構基本規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基本規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做好生活無著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傳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難人員的救助、勸返和護送工作。
(七)繼續實施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程。扶持魯松林等10戶住危房的農村困難群眾興建住房,改造工程完工后,可發放危房資金5萬元。
二、加強城鄉基層民主建設,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權利
(一)加強村民自治工作。認真貫徹執行《湖北省村民委員會工作規范》,建立健全村民委員會相關制度,提高村級組織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認真研究解決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二)推進城鎮社區建設。創新城鎮社會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扎實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輻射作用,進一步營造和諧社區創建氛圍。大力發展社區社會化服務,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三、加強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全面維護社會優撫群體的合法權益
(一)全面落實優待撫恤政策。確保各類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優待經費及時足額發放,切實保障優撫對象生活水平與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上半年,共發放各種撫恤金438222元,其中傷殘軍人45人,154800元,烈屬24人,52752元,復員軍人40人,76710元,帶病回鄉退伍軍人38人,22140元,參戰涉核退伍人員169人,131820元。
(二)認真做好殘疾軍人評殘工作。按照上級有關評殘的規定,調查審核符合評殘和調殘人員相關資料,及時申報,目前,傷殘軍人成波經省民政廳批準,由7級傷殘軍人提升到6級傷殘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程碧波、陳習安等2人的評殘資料已上報到市民政局。
(三)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推行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安置,把退役土兵職業技能培訓納入職業教育或社會再就業培訓體系,扎實開展退役士兵就業技能培訓,積極推薦退役士兵就業。全面落實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在就業、養老、醫療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四)大力開展雙擁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對雙擁工作的領導,深化雙擁宣傳,充實雙擁活動內容,豐富雙擁活動形式。落實對復員軍人、傷殘軍人等優撫對象的社會優待。認真調查軍隊退役人員的思想、生活現狀,采取多種形式,抓好教育,落實政策,解決困難,依法維權,及時化解不穩定因素,確保軍隊退役人員群體的穩定。
四、加強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社會特殊群眾的福利服務需求
(一)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全面落實老年人各項優待服務政策,加強維護老年人權益網絡建設,注重解決有贍養人且有贍養能力但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問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助老活動。
(二)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積極探索和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積極對上爭取資金,對鎮福利院進行擴建,逐步實現城市“三無”對象自愿條件下全部集中供養。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形成多元化投資、多層次發展、專業化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發展格局。大力發展社區福利服務設施和網點,建立社區福利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等困難群體提供各種福利服務。積極組織實施殘疾孤兒手術矯正和康復“明天計劃”。
五、加強專項社會事務管理,努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務水平
(一)推動民間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堅持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并重的方針,促進各類民間組織的規范發展。以增強民間組織提供服務、反應訴求、規范行為的能力為目標,引導和鼓勵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抓好行業協會的規范整頓工作,規范組織形式和活動行為。培育和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服務新農村建設。
(二)加強殯葬管理服務工作。穩步推進殯葬改革,規范殯儀服務市場,加強殯葬行業管理,提高殯儀服務水平。杜絕土葬,確保火化率達100%。
六、加強民政隊伍廉潔建設,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通過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廉潔建設。通過學習實踐活動,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
(一)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記“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履行好“上為黨委政府分憂,下為困難群眾解愁”的職能職責,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謀群眾之所需。
(二)主動爭取和自覺接受鎮委政府的領導,服從全局、服務大局,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大局觀念。牢固樹立干民政就要愛民政,扎根民政的思想,始終保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精神狀態,發揚百折不撓的頑強斗志,加快工作節奏,事事求主動,件件講時限,切實樹立一種立說立行,高效和快捷的工作作風,務求實效,堅決杜絕作風浮漂、推諉扯皮的現象,大力弘揚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堅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抓工作,一事一事的抓,一件一件的落實,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取得實際效果。
(三)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明確責任,抓好決策落實。堅持經常深入農村開展調查研究,把情況摸透,原因查明,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溝通聯系,努力搞好組織協調工作,搞好上下左右的聯系,不斷提高協調水平,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
(四)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是切實加強對各項法律法規的學習,樹立牢固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準確把握法律規定、嚴格執法程序、遵守法定時限,提高辦事效率。二是進一步規范完善崗位責任、工作目標、辦事流程等制度,通過各項制度的共同作用,建立起科學、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三是嚴格執法行為,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不被人情、關系所左右,努力用法律法規規范施政行為,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015年鄉鎮民政工作總結
2015年,我鎮民政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民政局的悉心關懷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認真貫徹省、市、縣“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精神,以改善民生、發展民主為重點,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致力于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救助體系,打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救助平臺,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重點做好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低保工作
2015年年初,我們鎮共有低保戶1178戶,2443人,低保標準從270元/人,提高到現在的300元/人,參保率達3.2%,是全縣平均水平。按市縣要求對我鎮低保戶進行全面復核調整,我們在4、5月份和8、9月份共用4個月時間清理了脫貧、死亡人員158戶、281人,對照低保復核情況及時更新低保系統信息,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在復核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文件上的要求入村入戶調查,做到戶戶與人見面、與卡見面,并做好鄰里調查走訪,積極宣傳低保政策,確保低保復核公開、公平、公正進行,堅持按照“應保盡保、規范運作、分類施保、動態管理”的要求,層層把關,打造嵐山鎮陽光低保工程。
同時對新申請的低保戶嚴格按照申請、核查、公示、上報的程序進行辦理。組織人員對新申請戶按照相關文件要求,采取入戶調查、鄰里走訪等形式,了解申請戶的家庭情況,并要求低保申請對象如實提供家庭成員經濟狀況、就業情況、殘疾證、重病證明等,調查人員按照入戶調查情況填寫入戶調查表。在初步入戶調查的基礎上,我們組織專門人員會同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進行逐戶評議,凡因正當理由評議不通過的戶,當場告知原因并退回申請,從源頭上杜絕“人情保、關系保”現象。對符合低保條件的戶,及時告知并準備相關材料,填寫低保檔案,計算家庭收入,上報縣民政局,一年以來我鎮共集中審核上報了129戶348人,低保檔案基本整理結束。
二、五保工作
我們鎮共有五保戶355人,其中在兩個敬老院集中供養的有167人,分散供養的有188人。1-11月份共有39名五保對象死亡,我們及時和縣民政局對接,增補了39名符合五保條件的老人,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今年我們嵐山敬老院提檔升級,按照“三有、三能、六達標”的要求,我們積極向民政局爭取,把嵐山敬老院確定為2015年改建工程,現在敬老院的改造已基本完成,新建了水沖廁所、洗衣房、浴室等公共設施,為所有五保老人房間鋪設了地磚、墻磚,安裝了馬桶,配置了空調,更換了門窗,并對敬老院重新進行粉刷,現在的嵐山敬老院煥然一新,共投資近200萬元,得到了縣局領導的高度認可。
三、優撫工作
優撫對象的各種優待政策,全部及時足額兌現,我們今年共為20名60周歲以上退伍軍人辦理了退伍補貼,為7名殘疾軍人、老復員軍人家屬辦理了遺屬補助,為全鎮所有殘疾軍人換發新的殘疾軍人證,并免費為所有的重點優撫對象辦理了城鎮醫療保險,納入醫療救助平臺,為他們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四、殯改工作
殯改工作第一次納入了縣對鎮的考核,主要考核火化率、骨灰公墓建設和平墳工作三項內容,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認真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在10月7日殯改大會之后,我們積極組織宣傳車輛,在全鎮范圍內巡回宣傳,督促各村張貼標語、橫幅,發放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廣泛宣傳殯改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了濃厚的殯改氛圍。從10月17日開始組織各村進行平墳,到目前為止,全鎮主要道路兩側的墳頭已平遷結束,公益性公墓建設正在有序進行,預計春節前能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們鎮的火化率達到100%,一直處于全縣的先進位次。
五、醫療平臺搭建
一年來,我們兩次對全鎮低保戶、五保戶及重點優撫對象醫療平臺信息進行審核,對各類人員的變更情況及時與縣衛生局醫療救助系統對接,并在醫療系統中取消了500多名低保核銷人員、39名五保死亡人員及15名重點優撫對象的搭建信息。將新增的348名低保人員和39名新納入五保人員及時納入醫療救助平臺,確保他們能及時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
六、民政其他業務工作
我們今年共為近200名新滿80周歲的老人辦理了尊老金登記;為4000多位60周歲以上老年人辦理了意外傷害保險;為5名孤兒辦理了瑞華助孤,幫助他們繼續完成學業;對0-6歲的殘疾兒童進行統計上報,并分類進行康復訓練;為全鎮23個民辦社團及民辦非企業單位準備材料,進行登記;新增了嵐山、河灣兩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共辦理醫療救助38戶、臨時救助25戶、慈善救助5戶、為4名兒童申請大病慈善救助;接待來人來訪1500人次,發放救災款7萬余元。
更多信息請查看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