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0年華大街道科普志愿者工作總結
2010年華大街道科普志愿者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街道上下掀起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及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切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及《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相關精神要求,貫徹落實我區科技進步示范區建設工作計劃,積極創新工作機制,注重人才培養,扎實開展科普志愿者工作。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健全機制
華大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科普志愿者工作,不斷完善科普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在成立街道科普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切實加強對街道科普工作的領導管理,進一步健全活動制度,制定科普工作計劃,組織街道及社區干部群眾學習相關科技知識、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增強街道干部群眾的科普意識,確保科普志愿者工作有效開展。
二、優化結構,提升服務
在立足街情、因地制宜、拓展擴面,不斷壯大志愿者隊伍的基礎上,我街道吸收了一支由高校學生、街道、社區干部、退休老人以及各行各業人士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多元化志愿者結構,豐富了街道科普志愿者活動開展內容,實現了志愿者服務多方位、立體化、全面化,促進了志愿者服務有新的提升。
三、規范檔案,常態管理
街道及各社區對科普志愿者注冊登記,建立檔案,資料入錄,便于了解志愿者的年齡結構、文化層次、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實際情況,并進行分類分工,利于人員管理和活動開展,進一步規范了科普志愿者工作,提高現代化科學化管理水平,實現了科普志愿者工作常態化、規范化。
四、明確主題,凸出成效
以科普、志愿者活動為載體,以宣傳、帶動為切入點,明確主題、有的放矢的開展活動,充分發揮科普志愿者的骨干先鋒作用,切實為街道的科普工作服務、貢獻。街道、各社區廣泛組織科普志愿者參與科技活動周、科普宣傳日以及暑期青少年科技夏令營等活動,并利用節假日開展各類公益活動,豐富了科普志愿者服務載體,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如,年初,街道組織開展了“紅紅火火過大年”主題志愿者活動,與福建省中醫藥大學的志愿者一道為轄區內的老黨員和居民群眾提供針灸、推拿、按摩等醫療保健服務,并充分利用大學生科普志愿者自身的專業優勢,為居民群眾提供科普講座、醫療常識講座、心理咨詢。同時,街道利用科普學校平臺,繼續請科普志愿者為轄區居民舉辦每月1期的科普講座,進一步普及轄區居民科技知識。如今,在街道、社區的各類科普活動中隨處可見科普志愿者的身影,他們服從社區科協的安排,注重言行和紀律,本著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社會形象在各類活動中充分展示了科普志愿者不凡的才能和存在的巨大潛力,為街道的科普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篇二:新津縣科技局科普志愿者工作總結
20xx年,新津縣科技局科普志愿者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強科普能力建設,開展了各類因地制宜、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生活的群眾性科普傳播活動。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積極參加“科技之春”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
結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縣科技局和科普志愿者共同組織下,今年3月份,在華潤高中舉行了“科技之春暨異想天開”大型科創活動。在“異想天開”的比賽場地上,各班同學團結在一起,嚴格按照“別出心裁爆氣球”的命題要求,絞盡腦汁,出謀劃策,共同完成了一個個意想不到的設計,切實體現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比賽宗旨,提高了同學們將理論的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活動中的能力,讓同學們了解簡單的科學原理可以催生出神奇的現象,為校園生活增添趣味。
二、組織開展科技辯論賽
在今年的“科技周”上,縣科技局與縣教育局合作,在華潤學校圖書館二樓開展了科技辯論賽。以圍繞“克隆技術利與弊”“穿梭時空”等主題開展辯論。正反兩方認真記錄,合理反駁、唇槍舌戰,博得了臺下整整掌聲,而隨后的觀眾自由辯論更是將此次活動推向了高潮。本次辯論賽主要是為豐富同學課余生活,活躍校園氣氛,開拓同學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體現學生風華正茂的精神狀態,提高同學辯論水平,發掘培養辯論人才。
三、積極參與“喜洋洋田園科創室”建設中來
為了培養農村孩子的科學意識,縣科技局組織科普志愿者、科技專家深入到農村學校,對科創活動提供專業輔導,并在興義鎮萬和小學建立了“喜洋洋田園科創室”。在科創室里,學生們結合農村的生活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并通過沙盤、塑泥等手段描繪心中的田園城市。
四、積極參與科技“三下鄉”活動,助推創建文明城市工作
共制作科普宣傳展板50余塊,科普資料及科普圖書16000月份,深入鄉鎮辦,利用場地,采取科普展覽、科技咨詢、文藝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科普宣傳,送科技下鄉。索要科普資料、科普圖書,觀看科普展板的群眾達3000余人,發放科普資料、科普圖書近1368份(冊)。“科技三下鄉”活動,對群眾進行了一次很好的科普教育,激發了群眾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提高了廣大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深受群眾歡迎。
五、加強對科普志愿者隊伍的培訓
為了提高科普志愿者得綜合素質,更好地普及科學知識,在 “科普活動月”“科技周”期間開展科普志愿者的科技培訓。根據科普志愿者自身特點,開設不同的培訓課程。如農村科普志愿者,我們聘請農業專家進行更新農村科技知識培訓;教師類科普志愿者,開設教師科學教學、科技指導課程;科普基地志愿者,開設科普解說培訓,等。
六、積極組織群眾參觀科普基地
結合“科技之春”科普日,科技周,全國“科普日”活動以及“六一”兒童節、“五四”青年節舉辦科普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青少年學生、社區、協會、鎮鄉群眾代表到科普基地開展科普活動。免費開放科普設施器材,供青少年和群眾參觀學習。年均接待有組織的青少年學生5000多人次,群眾3000多人次。
篇三:大學生科普志愿者工作總結
x年x月,省里啟動優秀高校畢業生科普志愿者到村任職工作后,我市科協認真貫徹上級精神,認真組織指導,協調工作,此項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實施
一是制定方案。制定了《葫蘆島市科協關于省科協聘任到村任職優秀高校畢業生為科普志愿者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切實把此項工作納入工作議程。
二是召開座談會。召開兩次大學生科普志愿者工作座談會,及時掌握科普志愿者的工作生活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互相交流。
三是強化培訓。市科協與市委組織部聯合開展了培訓工作,讓他們對黨的農村政策、農村科技現狀有所了解,讓他們盡快適應農村工作和做好農村科普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同時組織他們參加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如綏中縣科協先后組織大學生科普志愿者到塔山屯鎮、沙河鎮張胡村、李家鎮李家堡村學習、參觀彩椒、高產茄子、蕓豆等棚菜生產、秸稈生物反應堆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應用技術。
二、發揮作用,切實把此項工作當做推動農村科普工作深入開展的新舉措
為進一步發揮大學生科普志愿者的積極作用,我們想方設法采取各種措施,讓他們參與各項活動,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
組織他們參加各項科普活動。科普之冬活動中,大學生志愿者們發放科普宣傳資料2萬份,刻錄光盤2000張,解答農民提出的問題400多個。科技活動周活動中,他們熱情高,行動快,他們身披“遼寧科普志愿者”字樣的紅色綬帶,宣傳甲型H1N1流感病毒防疫方法,發放資料。吸收優秀大學生科普志愿者加入專家服務團,34名大學生科普志愿者參與科技項目開發20項次,推廣普及新技術25項,新品種16個。各地也讓大學生科普志愿者參加涉農的各項活動,鍛煉了他們的工作能力。一些志愿者在農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在鄉鎮村開展了辦公自動化、網絡信息收索等電腦應用輔導,讓很多經紀人、農民了解掌握了電腦操作和網絡信息應用。
協助他們開展各項科普工作。為了能更切實際的了解農民所需,他們也主動深入農村第一線進行科普工作,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經常下村、入戶、到地頭開展調查研究,掌握群眾的科技需要,盡力幫助解決各種實際問題。需要科協出面的時候,科協也幫助他們聘請專家深入到各村為蔬菜種植戶講課并到田間地頭為群眾解決種植難題。
提高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各地為他們提供了很多鍛煉的機會,有的村把他們任命為科普大學副校長,主抓學校教學管理和科技培訓工作;有的把他們作為科技助理。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大學生志愿者工作積極主動。他們將自己的電話開通為科普服務電話熱線,一年多來他們共接受農民群眾科技咨詢千余人次。有的鄉鎮、村科協把文化活動廣場和科普宣傳欄交給了志愿者,他們廣泛利用宣傳畫和科普掛圖的形式向群眾宣傳種植、養殖、保健衛生等科普知識,讓群眾在休閑之余學到了科技文化知識,具不完全統計他們共更換科普宣傳資料1000多期。
三、加強管理,完善制度,
一是建立科技工作者與科普志愿者結對幫帶制度。33名大學生科普志愿者分別與農村基層干部和科技人員結對,幫助科普志愿者提高能力和指導他們開展各項工作。二是建立各種日記制度。要求志愿者每天把自己工作學習情況認真記錄,認真總結工作情況。三是建立聯系卡制度。為大學生志愿者制作科普志愿者聯系卡和科協工作人員聯系卡。四是建立請銷假制度。五是建立評比獎勵制度制度。年底市科協將開展“十佳”大學生科普志愿者評選活動,表彰具有奉獻精神和組織能力較強,取得優異成績的大學生科普志愿者。
科普活動是我們的長期任務,科普志愿者是我們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主力軍,近一年工作實踐表明,選聘優秀大學生擔任村官的決策是正確的,當代大學生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是大有作為的,他們在基層樹立起了科普志愿者的形象,受到了農民歡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認真探索,把這項工作工作開展扎扎實實,為我市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更多信息請查看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