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網校授課:>>>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背景鏈接
2015年6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科技部和工信部要攜手聯動,把裝備制造確立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全球消費品大多是“中國制造”,但這些消費品的品牌、生產的裝備,卻絕大部分來自國外。李克強最后強調,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是推進“中國‘智’造”。“集眾智者成大事”,要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十幾億人層出不窮的新鮮點子,激發市場活力,真正推進中國制造的智能轉型。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文中指出,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標準表述
[權威論述]
現在,傳統的“made in china”中國還要繼續做,但中國制造的核心,應該是主打“中國裝備”。這就要運用信息技術,智能轉型。
——李克強
中國制造“智能轉型”的過程中,必須推進改革,特別是結構性改革,而其中一項重要改革,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必須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除障礙。
——李克強
除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企業真正要邁向中高端,還需要把開向世界的門打得更開,向世界學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李克強
[意義]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取得成就與現狀]
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制造體系,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和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持續的技術創新,大大提高了我國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力。載人航天、載人深潛、大型飛機、北斗衛星導航、超級計算機、高鐵裝備、百萬千瓦級發電裝備、萬米深海石油鉆探設備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我國已具備了建設工業強國的基礎和條件。
[存在問題]
但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制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裝備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夠;產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必須著力解決以上問題。
[出路]
建設制造強國,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強統籌規劃,突出創新驅動,制定特殊政策,發揮制度優勢,動員全社會力量奮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完成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參考對策]
推進“中國‘智’造”,就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抓手。時至今日,傳統的發展動能已大幅減弱,舊有的增長方式更是難以為繼,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能寄望于少數研究人員坐在房間里閉門造車,而是要充分調動從普通員工到管理者在內全體國民的聰明才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失為集思廣益、廣納群賢的有效渠道。這不僅需要政府降低門檻、加大投入、簡政放權的政策引領,也需要社會尊重知識、愛護人才、崇尚創造的環境支撐,更仰賴國民不媚世俗、發揮潛能、干事創業的熱情活力。
推進“中國‘智’造”,就要致力于服務業發展的結構性調整。大力發展服務業,不僅包括傳統服務業,還包括新興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以及與制造業相輔相成的服務性行業,從而走出重制造輕設計、重流通輕售后的發展誤區。比如,通過稅收、股權激勵等多種措施,做大做強研發、設計、營銷等服務環節,推動工業向中高端邁進;開發新一代信息產品,發展電子商務,擴大信息消費;順應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需要,增強交通、環保、養老等公共服務功能;提高農技農機等綜合服務水平,支撐現代農業發展。要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依法依規為服務業發展最大限度“松綁”。
推進“中國‘智’造”,就要把裝備制造確立為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作為“生產‘生產資料’的行業”,裝備制造業是科學技術和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最具深度、最有影響的產業,堪稱帶動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動機,其事關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化產業發展、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的基礎與關鍵性意義不言而喻。近年來我國工業化發展已為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奠定良好基礎,目前高鐵、核電等裝備正在進入國際市場,“一帶一路”戰略和組建亞投行,更為中國裝備的良性發展與國際合作創造良機。“中國‘智’造”主打裝備產業,彰顯勢在必行、志在必得的科學定位與戰略抉擇。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