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三語文備課組工作小結
一、我們的情況
我們面對的學生層次較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不強,意志力薄弱。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本著在進行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堅持語文人文性教育。語文組肯于花力氣,肯于在繁忙的工作中堅持批改作業,精選套題,能夠針對性強的進行系統性復習,做到重點突出,善于分層次教學,側重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和技巧。
二、我們的感受和做法。
(一)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感受,用一個字概括是“累”;用兩個字描述是“疲憊”;用三個字形容是“壓力大”。我們每個人要負責個性鮮明、桀驁不馴的學的教學工作,面對我們學校這樣的學生,我們“背著”“抱著”“拖著”他們,“打著鴨子上架”,想方設法讓他們學得多點兒,記得牢點兒,掌握得更好點兒,高考多拿一點分,少給和平區拖后腿。我們盡全力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二)我們的做法
1、和諧勤奮的備課組是搞好復習的關鍵
我們非常重視市、區級的教研活動,積極按時參加,教研活動不但加強了區與區之間、校與校之間、同仁之間的交流,給我們搭建了學習新進的教學理念、實用的教學方法的平臺,更是給我們提供了提升和展示我們自己的機會。我們組還很注重校本教研,秉著“三化”的原則,即“經常化、主題化、時效化”。教研活動不僅僅局限于教研日,基本上做到了隨時隨地進行,互通有無,誰有好資料、好辦法都拿出來大家共用,誰有困難麻煩大家一起幫助解決;“主題化”就是要保證每次的教研內容不泛泛而要有明確的指向性、針對性;“時效化”則是要把握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對每個階段的任務、內容、方式通過教研活動及時進行改進和調整,以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的效果。(2015年村委會工作總結)
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在復習前努力做好準備工作,精選資料、素材、習題。處理好課本,上好專題課,把考點分成若干個專題,講練結合。學生上交的試卷、作業要及時閱判,及時反饋,及時講評。雖然我們的壓力很大,困難很多,工作很辛苦,但在團結和諧的氛圍里工作,我們的精神還是很愉快的。
2、大力表揚激發熱情
了解學生是搞好教學的前提。我們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他們缺少毅力、缺乏自信,但他們熱情、講義氣,吃順、愛聽表揚。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學習上嘗夠了失敗的苦澀,急需老師的肯定,使自尊心得到滿足。俗話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借用此話,欲揚之功何辭沒有?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確性質,提高信心,胸中有數,積極投入。我們從他們的作文中找出一兩個好的句子,冠上他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在測驗的試卷上,發現選項做得好的,寫上“好樣的”,在激勵性學習中,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智慧的火花。從寫作文看,他們的熱情就漸增,有些同學經常找同學中的好的作文片段做范文,互相借鑒。對于這些來自身邊的好文,他們感到更親切,教師激勵學生,學生相互激勵,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氣氛。
3、用“美麗的謊言”引導學習
謊言是貶義詞,但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的,“美麗的謊言”就另當別論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對語文課普遍不重視,缺少主動學習、鉆研的積極性,有些學生甚至把語文課當成休息課。怎么辦?我們編了一些“美麗的謊言”。如下的話是我們常說的:
①離高考的時間不多了,念念語文就能上分。
②語文上100分不難,不就折合成百分制的60多分嗎。
③語文得給其他學科背背分。
④試卷中的文言文是座金礦,挖一挖就會有驚喜。
在老師的“美麗的謊言”不斷煽動下,同學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普遍提高。
4、用“請君入甕”介入方法促進學習電視節目什么最火?“星光大道”“非常6+1”“幸運52”都是收視率很高的節目,這些節目不一定水平有多高,而是都采用了觀眾親自參與的形式。這便有了人氣,有了親自體驗的快感!語文教學也是一樣,優秀的教師不一定多能講,講得多高深,而是設法引導你的學生投入到學習的狀態中,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班上,針對有些學生的學習優勢分別封以“文字專家”、“文言專家”、“背誦專家”、“修改病句專家”、“閱讀專家”等等。總之,“專家”越多越好,越多他們課下用的工夫就越多,生怕自己失了頭銜,丟了面子。
有表揚還要有批評,恩威并施。不寫的要罰他幾遍,題做錯了要重做一遍,對不聽話的吼上幾聲,回過頭來再安慰幾句。舉起鞭子,再輕輕放下。以真城的心對待學生,各種教育方法才能起效果。
第2篇:高三語文備課組工作小結
回想這學期的工作,我們努力落實“科學備考”精神,力爭做到備考工作“實際具體,可行有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個備課組工作得到了“扎實、有序、有效、優質”的開展,為確保高考最后沖刺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在備考的實踐中,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升,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具體總結如下:
一、立足考綱,明確清晰地把握備考方向
在高考備考中,備課組老師們首先認真學習、理解《考試大綱》、《考試說明》,了解、分析了高考信息,認真研究了題型,從而對高考趨向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僅教師要關注、領會、理解,我們還要求學生也了解、明確,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學生一上高三,感覺到學習的程序、學習內容與高一、高二有很大的不同,面對諸多科目、大量的習題訓練,對如何安排語文的備考復習感到茫然而又著急。針對學生的情況,結合高考情況的變化及相關備考要求,我們想到要引導學生認識把握《考綱》要點,了解考點,做到心中有數。于是我們將考綱說明作為一種備考資料印發給學生,也還專門用了一定的堂上時間給學生作一定的解讀,使學生也能明確備考內容和方向。比如:如何理解“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和鑒賞評價五種能力”的層級要求;又比如“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一說法的隱含的要求是什么等等。
俗話有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花點時間讓學生認識理解考綱,我們認為這是有必要作的一點“磨刀”工夫。
二、制定方案,扎實有序地落實目標
十月底,學校在浦江石象湖舉行了畢業班復課工作研討會,高三語文備課組代表高中部備課組作了大會的研討性發言,闡述了語文備課組的備考方案,得到了與會領導和老師們的肯定。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掌握好備考的節奏,遵循學習的規律,做到循序漸進,有的放矢。高三語文備課組小結5篇高三語文備課組小結5篇。
1.將大綱、課標、學情三者有機結合,體現科學性。
2.收集信息,與市、區高三中心組的備考策略取得方向上的一致,體現現實性。
二是突現階段性重點,立足學生的實際,做到具體可行,扎實有效。
我們把整個備考復習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夯實基礎階段(0.5診前)
完成教材高中第五、六冊的教學內容,并以《核按鈕·教材梳理》為綱,完成對前面1—4冊教材的梳理復習,包括知識的梳理、歸納、應用,同時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專題復習,注重課內與課外、專題與綜合相結合的復習訓練。本階段重點目標是夯實學生課堂知識學習基礎,進一步為提高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鋪墊。
第二個階段:專題復習階段。(二診前)
以《核按鈕·考點各個擊破》為綱,系統梳理高中階段的知識,建立考點體系,明確復習重點,關注備考盲點,突破訓練難點。本階段的重點目標是使學生形成并逐步鞏固比較完整、全面的備考復習框架;促進學生運用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形成。
其中,“一診”之前重點抓第Ⅰ卷的專題訓練,“一診”到“二診”之間重點抓第II卷的專題訓練,同時強化綜合訓練。目標要求:鞏固識記能力考點的復習效果;進一步加強課外文言文的閱讀;加強現代文(文學作品)閱讀:梳理“表達技巧”知識;結合文本理解文句意蘊;分析把握層次結構等。提高做題速度(限時訓練),利用早讀做早測,完成“小閱讀”;利用堂上時間,限時完成大閱讀。鞏固復習,針對學生的常錯點、易錯點,基礎為主,查缺補漏,補短揚長。
第三個階段:綜合強化階段(高考前)
最后的綜合模擬階段。其中,“三診”之前進行大量的綜合模擬的訓練,提升綜合解題能力,提高解題速度,強化合理安排時間的意識;“三診”之后的基本思路是:適量訓練,保持感覺;回顧總結,強化能力;穩定狀態,順利沖刺。
三、精選習題,“勤”“巧”結合,高效優質地進行訓練。
重視真題的選擇性訓練。往年的高考試題是精雕細琢的產物,它反映了對考試內容的深思熟慮、對設問和答案的準確拿捏、對學生水平的客觀判斷。研究這些試題,就如同與試題擬制者對話。搞清楚了這些題目,揣摩了擬題基本思路,臨考時對試卷就不會有太多的陌生感,能夠觸類旁通。所以,我們讓學生盡量多的接觸經典的高考試題,做高考經典題可以讓學生體會哪些是常考點,哪些是必考點,豐富習題印象,積累做題感覺。
我們選擇備考資料的基本原則:
1.體例分明,簡潔明確;
2.例題典型,答案翔實;
3.適度拓展,利于發散。
“有效訓練”體現以下幾點:
1.針對性強,注重解決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
2.由點及面,構成系列,逐步推進;
3.引導思考,點撥規律,總結方法;
4.基本訓練與強化訓練結合;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
四、強調規范,“簡”“明”為體,提高得分技巧。
考試是一種“規則下的活動”,因而有自己的“格式”,這些“格式”涵蓋了試題的模式和組織結構,包括題目的設計、表述和指導語、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的組織與要求等。那么,以最接近考試格式的思路要求約束作答就是考試規范的體現。備考中,我們反復強調,希望學生重視作答的規范,強化得分意識。比如做現代文閱讀題,如何答才是比較規范;作文寫作,如何體現文體規范。重視規范,可以把能得到的分拿多、拿滿,這里的“規范”包括:1.答題思路的規范。準確把握題意,明晰答題要點;2.答題表述的規范。說得出來,講得準確;3.答題格式的規范。書寫工整,有條理,無錯字語病。
五、培優扶中輔差,分層落實,整體提升。
根據學生的情況,在以下專題的處理上,教師確立分工,做到分層落實,整體推進與個別輔導相結合:(1)古詩文閱讀(翻譯、讀透、虛詞);(2)現代文閱讀(結構篇章、手法歸納、要點表達);(3)語言表達(壓縮、仿寫);(4)作文(立意、語言、個性化)。
六、關注動向,掌握最新信息,清醒明確地前行。
通過網絡及參加各類教學研討活動,留意備考形勢的推進變化,吸收各方的信息,并做好我們的備考計劃的適時調整。
1.積極參加區、市教研活動,從備考的上層動向了解相關的備考動向,吸收外校同行的備考經驗,確是一種很好而有效的學習。
2.主動參加區里組織的評卷工作,這有利于我們作更具體客觀的分析比較。因為可以“跳出來”,因為對他人有所了解,看得清楚了,也就更能看清自己的問題。
3.科學分析每一次檢測結果,注意從相關數據的統計中既分析學生作答的得失情況,也了解相關題目設置的情況。
4.注重與外校的互動交流。11月中旬,我們備課組曾與青白江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進行了一次教學研討會,老師們在作文的備考方面收獲了很多富有現實價值的建議和策略。
七、精誠團結,分工合作,勇敢地朝目標奮進。
完整明晰的方案,切實具體的步驟,這一切的實施還需要一個敬業的、富有戰斗力的集體來貫徹、完成。我們備課組的五位成員,分工協作,發揮各自所長,整個備課組工作得到了“扎實、有序、有效、優質”的開展,為確保高考最后沖刺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下一階段的任務更為具體繁重,我們需要進行新的學習和接受新的挑戰。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一如既往的努力,爭取下一步走得更為扎實,更為精彩!
第3篇:高三語文備課組工作小結
轉眼間,高三上學期已經過去,回首一年的工作,感慨萬千。在這一學期里,我們組的組員團結一致、奮力拼搏,收獲了很多。先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研究,共同進步。
我們高三語文組成員大部分是年輕教師,所以,從開學初我們就定下工作方式:圍繞在高三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馮菊紅老師周圍,充分發揮年輕教師激情、努力的優勢,爭取取得好的成績。
因為是“新課改”第一年,所以高三語文的工作壓力非常大,需要帶領學生學習很多之前從沒有見過的知識點。為了更充分的備課,我們幾乎每天都是集體備課,認真研究每個知識點。每次開始一個專題的學習,大家都各展所長,尋找知識點理論知識、經典例題;備課時各抒己見,共同探討疑難點;課后不斷交流,相互學習課堂教學經驗。一學期下來,每個老師都收獲了很多,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教學能力。
二、科研不斷,模式初現。
響應學校高效課堂模式的探討,我們組經過不斷討論,提出了復習課“導練式”教學模式。為了驗證這個模式的可行性,我們組八位老師分別分專題進行了課堂實踐。如:馮菊紅老師的“作文專題”、王東銘老師的“病句專題”、張小敏老師的“文言文翻譯專題”、劉象乾老師的“詩歌鑒賞專題”、蘇芬芳老師的“語言文字應用題專題”、史小菊老師的“小說閱讀專題”、孫琰佩老師的“文學評論專題”,我的“傳記閱讀專題”。在這些專題復習課的課堂實踐以及課后反思、研討中,我們一次次修正模式各環節的名稱以及課堂使用時間,逐步形成了復習課三程式:
①研討型,其程序為:誦讀鞏固——歸納要點——展示交流——鞏固練習。(課本)
②探究型,其程序為:考點解讀——典例探究——重點訓練——反饋小結。(專項)
③情景型,其程序為:例文展示——師生研討——亮點突破——升格訓練。(作文)
在校領導的指導、指正下,我們的“導練式”課堂模式得到了認可;在實踐中也證明了,它可以有效杜絕老師“隨堂課”現象,提高了語文課的課堂效率,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三、提高課堂效率,規范學生答題。
為了提高復習課課堂效率,我們實踐應用了“導練式”課堂模式,而對于講評課,我們正在逐步驗證“15+25循環課堂”的模式,即:每次專題試卷學生課堂25分鐘左右完成,然后教師收起批改,下節課15分鐘講評。這樣有助于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答題情況,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在批改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卷面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生知道,幫助學生進行規范答題,以便于提高成績。
四、存在問題。
一測考試凸顯了幾個問題,如:學生卷面、答題時間的把握、答題步驟等方面仍舊存在問題,今后將在這些方面繼續強化。學生對語文仍舊存在輕視心態,在下階段要改變這種狀況。
總之,一學期以來,我們組的八位成員辛勤工作,發揚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風,取得了一測的較好成績。下學期,我們將一如既往,揚長避短,爭取取得高考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