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研究生:
1.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研究方向:1、快速制造技術;2、模具CAD/CAM/CAE技術;3、高效超精密磨料加工技術;4硬脆材料先進加工及工具技術;5、微細、精密特種加工技術;6、機電一體化裝備與智能控制;7、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8、數控技術;9、熔射成型技術。
主要課程:數理統計與隨機過程、現代檢測技術、現代制造技術、材料學進展、數字化制造技術、計算機輔助工程分析、磨粒加工新技術、機械切削理論、快速成形技術、等離子熔射成形技術、數控技術、計算機圖形學、電液控制技術。
適合就業單位:在機械、電子、電器、化工等生產企業,設計、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
2.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
研究方向:1、精密測量技術;2、傳感技術與信號處理;3、智能測控儀器與測控方法;4、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5、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6、計算機圖像處理;7、虛擬儀器。
主要課程:數理統計與隨機過程、現代檢測技術、現代控制理論、動態信號處理、多傳感器信息融合及應用、智能儀器、精密測量技術、微弱信號檢測技術、嵌入式系統原理及應用。
適合就業單位:在檢測、精密測量、電子、電器等生產企業,設計、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
3.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
研究方向:1、智能檢測與控制;2、先進控制理論與方法;3、工業過程自動化;4、智能儀表及控制裝置;5、高精度運動控制;6、最優控制;7、智能管控集成技術;8、預測預估與控制;9、機敏材料結構控制。
主要課程:數理統計與隨機過程、現代檢測技術、現代控制理論、系統設計基礎、動態信號處理、先進過程控制技術、智能儀器、非線性控制、計算機控制技術、模型識別與預估控制。
適合就業單位:從事開發智能儀器與設備,航天、計算機、通信等方面的特種電源開發控制,企業的研發,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
4.精密儀器及機械
研究方向:1、智能檢測與控制;2、現代精密儀器及智能、微小型機電系統;3、工業過程自動化;4、智能儀表及控制裝置;5、高精度運動控制;6、最優控制;7、智能管控集成技術;8、預測預估與控制;9、機敏材料結構控制。
主要課程:數理統計與隨機過程、現代控制理論、系統設計基礎、嵌入式系統應用、先進過程控制技術、智能儀器、智能優化設計、計算機控制技術、模型識別與預估控制。
適合就業單位:從事分析儀器工程師,精密儀器機械工程師,精密儀器結構設計工程師,機械工程師,機械制造項目工程師,光學結構設計工程師,控制系統硬件設計,企業的研發,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
5.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研究方向:1、光機電一體化技術;2、智能檢測與故障診斷;3、電液控制技術;4、機電系統控制與仿真;5、計算機數控技術;6、機械加工過程中的監測與控制;7、機器人技術。
主要課程:數理統計與隨機過程、現代檢測技術、現代控制理論、機電一體化概論、信號處理與分析、計算機數控技術、機電系統設計與仿真、加工過程檢測與仿真、電液控制技術、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計算機控制原理。
適合就業單位:在機械、電子、電器、化工等生產企業,設計、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
6.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
研究方向:1、加工過程中的摩擦學;2、機電系統研究與設計;3、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工程(CAD/CAE);4、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5、工程機械設計與控制。
主要課程:有限元數值分析、藝術設計原理、設計美學、機械優化設計、航空發動機概述、機械振動、摩檫學與潤滑原理,產品設計與開發、虛擬交互技術、矩陣理論、計算方法。
適合就業單位:在機械、電子、電器、化工、產品優化設計等生產企業,設計、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從事教學、研發、管理等工作。
7.工業設計及理論
研究方向:1、產品外觀設計;2、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3、產品創新理論與應用;4、設計工程技術;5、產品設計數字化仿真。
主要課程:數理統計與隨機過程、矩陣理論、現代制造技術、機械系統CAD基礎、材料工藝與現代設計、設計藝術原理、設計美學導論、工業設計思想基礎、人機工程學、摩擦學與潤滑理論、表面工程學、材料工程、超聲波電動機、有限元數值分析、彈塑性力學、機械振動、產品開發與設計、設計管理學、符號學研究。
適合就業單位:在工業設計工程技術研究、改造、開發與應用、新技術推廣、工程規劃與管理等行業。
8.車輛工程專業
研究方向:1、汽車動力學;2、汽車強度分析與設計;2、汽車電子。
主要課程:數理統計與隨機過程、矩陣理論、現代檢測技術、現代制造技術、車輛動力學、有限元數值分析、車輛噪聲與振動控制、車輛電子工程、車輛傳動系統分析、現代汽車安全技術、電液控制技術。
適合就業單位:在車輛結構與強度設計、汽車制造、汽車電子、機械工程等領域的生產企業、科研單位、以及高等學校從事相關領域的科研、管理、教學等工作。
9. 材料加工專業
研究方向:1、現代模具技術;2、快速成形與制模;3、材料加工過程自動化;4、表面改性技術。
主要課程:現代材料分析技術、金屬塑性成型仿真技術、試驗優化設計、快速成形技術、金屬基復合材料制備及成形、焊接結構學、材料表面工程技術、高分子材料及成形技術、計算方法、現代材料成形新技術、材料成形界面工程。
適合就業單位:在材料加工、材料成形、鑄造、焊接、熱處理、機械加工、磨具模型、機制等領域的生產、制造企業和科研、管理、教學等工作。
本科生:
1.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機械電子工程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扎實、富有創新意識、適應海外、港澳臺地區社會和內地社會需要,從事機電工程的計劃、研究、設計、制造、運行、試驗、控制、開發、管理等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工程力學、工程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制造技術基礎、控制工程基礎、模擬/數字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系統。
適合就業單位:在機械、電子、電器、計算機,化工等生產企業及設計、科研、教育部門從事設計、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2.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扎實、富有創新意識、適應海外、港澳臺地區社會和內地社會需要,從事機電工程的計劃、研究、設計、制造、運行、試驗、控制、開發、管理等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工程力學、材料成型技術、工程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制造技術基礎、控制工程基礎、電工電子學、微機原理及應用。
適合就業單位: 適合在機械、電子、電器、計算機、化工等生產企業及設計、科研、教育部門從事設計、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3.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機械設計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扎實、具有較強創新設計能力,掌握CAD/CAE乃至CAM等多種現代設計方法和加工技術,適應海外、港澳臺地區社會和內地社會需要,從事機械工程領域內的科研開發設計、數字模擬與制造、網絡化的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工程圖學、工程力學、工程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制造技術基礎、控制工程基礎、電工電子學、微機原理及應用、機械設計學、CAD/CAM技術基礎、機械系統CAD、有限元分析及應用、機械優化設計。
適合就業單位: 適合在機械、電子、電器、計算機、化工等企、事業單位以及科研單位、企業技術中心、教育部門從事設計、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4.車輛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扎實、富有創新意識、適應海外、港澳臺地區社會和內地社會需要,從事交通車輛的設計制造、科研開發、應用研究、運用管理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工程力學、工程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制造技術基礎、控制工程基礎、電工電子學、微機原理及應用、汽車構造、汽車理論、內燃機原理、工程機械原理與結構。
適合就業單位:在汽車制造企業和科研單位從事汽車設計、制造、試驗、檢測、管理和營銷等工作;也可在大專院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材料成型技術和控制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夠從事模具設計、開發及制造,材料成型加工工藝及設備的設計與開發,試驗研究、生產管理、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工程力學、材料科學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材料成型技術基礎、模具CAD/CAM、彈塑性力學、塑料成型及模具設計、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
適合就業單位:在機械、電子、電器、汽車制造等企業從事模具設計制造、生產組織管理,也可在大專院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6.工業設計專業
培養目標:工業設計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培養適應海外,港澳臺地區社會發展需要與內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的從事新產品開發與設計,產品造型設計與制作的高級復合型設計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子電工學,造型材料及工藝、人機工程學、效果圖及表現技法、工業設計概論、產品設計、工業設計CAD、視覺傳達設計,產品系統設計等。
適合就業單位:在生產企業、專業設計繪圖部門、網絡設計部門、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等從事產品造型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與展示設計、相關教學及科研工作。
7.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計算機輔助測試與控制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合海外、港臺地區社會發展需要與內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能夠勝任與測控儀器、信息技術以及工業過程控制等領域相關的傳感技術、信息處理、狀態檢測、微機輔助測控系統、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設計和制造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子技術、現代控制工程、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精密機械與儀器設計、儀器制造技術基礎、工程光學、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工業過程控制,微機控制技術等。
適合就業單位:適合從事測控儀器、計算機輔助測試、信息處理以及工業過程控制等領域研究、開發、設計和制造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8.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測控信息方向)
培養目標:適應海外、港澳臺地區社會發展需要與內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的,能夠勝任與測控儀器、信息技術和控制工程等領域相關的信息處理、工業檢測、智能儀器、傳感技術、光-機-電-計算機一體化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設計和制造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子技術、工程力學、控制工程基礎、微機原理及應用;精密機械與儀器設計、儀器制造技術基礎、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智能儀器設計、精密測量技術、工程光學、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
適合就業單位:適合從事測控儀器、信息技術以及控制工程等領域研究、開發、設計和制造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