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5年4月,陜西省給第二批182人頒發了“新型高級職業農民”認證資格證書,這是該省給農民這個職業的最高“職稱”。同時,自去年開始培育認證新型職業農民以來,陜西一千多萬農民中,已有266人獲得“高級職業農民”稱號。
文中所提到的 “職業農民”不是干過幾年農活就可以當的,符合條件的農民需要通過縣、市、省級農業部門層層篩選、審查和培訓,才能參加最終資格認定的考試。
【標準表述】
當今中國的農業農村處于變化最大、發展最好的時期,也處于矛盾集中、挑戰嚴峻的時期。在這個關鍵階段,靠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已無法承受經濟社會發展之重。農業現代化,不能靠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獲得,必須要有一批能夠洞悉產業趨勢、參與社會交往、融入城鎮化進程的新型農民。這是時代呼喚,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
今天的中國,要保障13億人吃上飯吃好飯,誰來種地、如何種地是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作為農業主體的農民,其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農業文明水平。創造條件讓農民走向職業化,成為自身領域的行家里手,對于探索農業現代化意義重大。
【具體措施】
1.國家和政府有關方面,應該出臺更多的鼓勵農民創業的政策,向廣大農村提供更多的技術和資源支持,讓更多的基層普通農民善于利用新技術、新市場創業,比“扶持”極少數人成為“高級職業農民”更有意義。
2.進一步夯實相關法律構建工作,為“誰來種地”問題設立制度保障。針對職業農民專業種植技術、營銷知識以及資金扶持方面的現實需求,有關部門應當統籌公共財政資金及人才培訓資源,同時,為其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全方位、標準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