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考生帶來兩會熱點:重視“人的城鎮化”。
【關鍵詞】
人的城鎮化 戶籍改革
【背景鏈接】
如何推進“人的城鎮化”,讓人們能在城鎮安居樂業,是百姓的期盼所在。全國人大代表李連成說,城鎮化不能“一刀切”式地大拆大建,要避免搞“千城一面”,在城鎮化過程中延續特色、傳承文化、留住鄉韻。
【意義】
城鎮化有利于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有利于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人的城鎮化”思想的提出是對城鎮化建設中存在思想偏差的糾正,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方向。只有讓農民真正融入城市,使農民成為市民,城鎮化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對策】
針對當前一些地區將城鎮化做成“造城運動”,致使許多地方變成“空城”,農民卻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的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改革嵌入戶籍制度之中的二元制度,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農民工市民化存在的主要困難是制度障礙和資金不足,所以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必須創新制度,下決心改變戶籍、社會保障、就業、土地、住房、教育等城鄉有別的二元制度。在這些制度中,人們往往認為最重要的是戶籍制度阻礙了城鎮化進程、造成了“半城鎮化”現象,推進城鎮化的制度創新最重要的是改革戶籍制度。
二、推動公共服務體系改革。增強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努力使城市財力與事權相匹配。讓長期在城市務工、有穩定工作的農民工能夠享受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基本公共服務,能夠通過政府提供的政策性住房在城市定居下來。加快教育、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體系改革,改善城市農民工子女的就學條件,降低入學門檻,構建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醫療、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句點評】
新型城鎮化,核心在于“人的城鎮化”。單純地大興土木、開啟“造城運動”是對新型城鎮化概念的扭曲。我國一直在探索城鎮化的道路,在不斷摸索中終于將回歸到了“人”的核心上。兩會再次強調更加重視城鎮化,不讓鄉愁變憂愁,是逐漸破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共同富裕的巨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