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我國各級政府80%的財政收入來源于中小企業。尤其是在我國的縣域經濟中,中小企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小企業的發展,直接為地方財政提供稅源。事實上,哪個地區的中小企業效益好,那里的財政收入就比較寬松,群眾的負擔就比較輕,干群關系就比較協調,社會穩定也就有了牢固的基礎。溫家寶指出,中小企業要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著力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自主創新,充分利用經營機制靈活、“船小好調頭”的優勢,把解決當前困難和謀求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堅定信心、艱苦奮斗,實現新的發展。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擴大就業的主渠道、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不可替代。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速度逐漸加快,我國中小企業“創新少”、“融資難”、“稅負重”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由此引發了“倒閉潮”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中小企業危機重重源于它惡劣的生存環境:國家缺乏對中小企業相關政策的扶持引導,使得它們長期處于產業鏈末端,極易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中小企業本小利微,借貸渠道狹窄,往往錯失發展機遇;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生產發展中承擔的稅賦過重。為此,必須著力打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才能最終解決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溫家寶強調,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要認真落實好已出臺的金融支持政策,確保中小企業貸款快于各項貸款增長。金融機構要簡化中小企業貸款程序,單獨安排信貸規模,重點滿足符合產業和環保政策,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流動資金需求。
二是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要進一步增加中央財政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擔保、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等方面的財政支持。
三是支持中小企業實行產業轉型和結構優化升級。要遵循市場規律,抓住時機,按照市場需求,調整企業產品結構、市場結構,鼓勵中小企業向專、新、特、精方向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要擴大市場準入,鼓勵、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要推動中小企業聯合、兼并,提高與大企業的配套協作能力。
四是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要落實好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規劃,重點加強信用擔保和信用服務、技術創新服務、創業培訓服務、市場開拓服務、管理咨詢服務,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