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停車難已經成為很多城市治理的新頑疾。而許多地方在管理上的束手無策,一定程度上又讓這種現象有加劇的趨勢。
過去城區汽車保有量少且私家車尚未普及,全社會對停車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停車場建設速度遠遠滯后于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機動車輛增長的速度,造成城區內停車設施預留地不足,繁華路段、大型建筑和商場停車資源缺乏。
目前路內停車場使用率比較高,路外停車場使用率比較穩定,公共配建停車場使用率則處于不飽和狀態,尤其是地下停車場,利用率更低。由于路內停車與路外停車幾乎沒有價差,導致很多車輛在路上長時間甚至是整天停放,與路內停車場服務臨時停車的功能嚴重背離,致使路內停車周轉率低、總是滿滿當當,后來的車輛無處可停;而附近的路外停車場和公共配建停車場卻空空蕩蕩,得不到有效利用。
要樹立超前意識和創新意識,加快停車場建設。不妨在商業區建設立體停車場。傳統停車場占地面積大,投資費用多,而立體停車場不僅大大節省占地面積,在投資上也更節省資金,很多城市都有這種先例。
一些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夜間空閑,而附近的居民區及路邊卻停滿車輛。管理部門可和這些單位商榷,在夜間向附近居民有償開放。這樣既方便了市民,企事業單位也適當創收,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停車難問題。
規范和加強城市停車管理。建立一個權威的集中統一管理機構,收費標準歸物價部門制定,合理收費。加強宣傳教育。讓有車族樹立社會公共意識,近距離不開車,節假日不往鬧市區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