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到大醫院排隊掛號,只需戴上耳機、接上網絡,鼠標輕輕一點,三甲醫院專家就能聽您講述病情……日前,全國首家由三甲醫院支撐的廣東省網絡醫院正式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啟用,為患者提供了在社區醫療中心或連鎖藥店即可看三甲醫院專家的便利條件。
網絡服務邁出一小步,公眾便利前進一大步。就拿醫療服務來說,許多醫院開通網上預約掛號業務,省卻患者親身到醫院排隊掛號,就極大地方便了患者,也減輕醫院的壓力,打壓了“黃牛黨”生意。從網上預約掛號到網絡醫院,無疑又將醫療服務便民化推進一大步。很多時候,患者跑醫院、排隊掛號、候診等花去大量時間,一天甚至幾天都有可能。外地患者更是“遭罪”,來來回回還要花上一大筆交通費、食宿費。但在醫生那里得到的,往往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有時醫生也沒細問,隨手就開出一系列的檢查單,意味著又是一番周而復始的折騰。
互聯網醫療的核心是讓醫療資源分布更為平均和提供更低費用的醫療服務。從這個角度出發,雖然開線下診所的費用較為高昂,但考慮到中國廣大的老年人群體和農村人口對互聯網的使用能力較弱,診所吸引用戶的意義依舊非常大。這幫助互聯網醫療能夠真正去面對有著最急迫需求的人群。而那些患有重癥和需要手術的人群,本身既非互聯網醫療的服務對象,而是大醫院未來的核心業務來源。這也有助于大醫院去做他們本身更為擅長的業務。當然,遠程醫療對大醫院的門診壓力也不小,畢竟這些門診還是需要通過遠程完成。但是,由于地域限制沒有了,對單個大醫院的過大壓力可以逐步緩解,患者可以跨地域求診,沒有必要再只追逐自己區域內的那幾家醫院。但這需要將醫保的地域限制打通,仍需政策扶持。而且,大醫院在未來也會更多的培養全科醫生來負責門診,壓力將逐步減輕。
總之,基層醫療是一個巨大的未發掘的領域,互聯網醫療如能更多的往下沉,應能找到適應自己的商業模式。醫療本質不是暴利行業,靠的做大規模來增加利潤,互聯網醫療天生具有這種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