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作為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一次嘗試,2014年佛山市外經貿局招聘了四名外國雇員,5月份經媒體披露后,已經赴任的兩人立刻成為關注焦點。由于剛開始工作不久,“外國和尚究竟有多會念經”還有待觀察,不同文化在政府大院里的碰撞耐人尋味。
【權威論述】
科教興國已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我們將秉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國際先進經驗,推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同時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
——習近平
我們要大力促進自主創新,推進創新要素和人才資源優化組合,同時積極引進國外智力,把外國專家的專長與中國發展的需要更好對接,讓中外人才的智慧融合迸發,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
——李克強
【辯證分析】
一方面,聘請外籍政府雇員是有益嘗試。引進國外人才做中國的公務員,既有利于引進國外的管理能力、管理方式,包括一些更科學的機制,又可以給國內公務員帶來危機感,從而激發出他們潛在的干事興業的積極性,在學習和實踐中縮小與國外人才之間的差距。唯有在大膽嘗試的過程中,創造更有益于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和政府效率的工作創新平臺和成長環境,方能讓外籍政府雇員大展拳腳為我所用,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不至于淪為噱頭和裝點門面的花瓶。
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外籍雇員聘用模式很難推廣。一是外籍雇員也不是所有職位都適合,只有涉及到外企、外事等和外國人打交道比較多的職位才更適合外籍雇員,許多涉密的崗位當然就不那么歡迎他們了。二是外來的“和尚”,對于我國的風土人情難以深入了解,工作的開展與溝通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諸如此類問題,如何得到解決,仍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斷摸索。此外,“進口公務員”來襲,勢必會給國內愈演愈熱的“公務員熱”火上澆油,競爭也將更激烈,影響社會公平的違規現象也將更加明顯。
【意義】
政府部門招募外籍雇員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在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到外國就業的時候,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工作,這意味著入世后,我國在勞動就業上已經邁入全球一體化的軌道。隨著政府部門業務范圍的不斷拓展擴大,讓外籍雇員參與其中,發揮其特長和作用,是明智的選擇,也是正常的選擇。
【建議】
一是堅持權自我操的原則。通過簽訂合同、效能考核機制等手段,在牢牢控制對外籍雇員的領導權的前提之下,對外籍雇員充分信任、充分放權,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抑制他們的消極性。
二是采取師“夷”代“夷”原則。從暫時利用外籍雇員的角度出發,發揮外籍雇員的技術專長,并利用他們培養我國和本單位的人才,把他們的工作作風、工作原則和精神引入國內政府部門之中,以更適應民眾的高要求和時代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