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近年來,服務業增加值已經超過工業,服務業就業人數已經超過農業。但中國服務業依然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塊“短板”。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仍然大大低于發達國家,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低10個百分點左右;就業比重也明顯偏低。差距就是潛力,中國服務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力發展服務業,對于我們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國際合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服務業就業容量大,發展前景廣。要深化服務業改革開放,落實財稅、土地價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帶薪休假等制度,大力發展旅游、健康、養老、創意設計等生活和生產服務業。
2014年河北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提出河北省力爭到2017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保持在8.5%左右,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將達到40%左右。河北省還將加快落實鼓勵類服務業企業的用水(洗浴、洗車等特種行業除外)、用電、用氣、用熱與工業同價的政策。
深度解析
[權威論述]
服務業不僅日益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引領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新方向,也是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與優化升級的新引擎、新動力。
——李克強
服務業是就業的最大容納器。
——李克強
[意義分析]
一是穩增長、保就業的重大舉措。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是中國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穩增長說到底是為了保就業,各國發展經驗表明,服務業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中國作為人口大國,農業要現代化,工業要信息化,新增就業主要靠服務業吸納。因此,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培育服務消費熱點,改善服務消費環境,能夠實現有就業、惠民生的發展。
二是調結構、促轉型的戰略選擇。服務業發達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服務業還具有資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的特點,它的發展與傳統產業改造相結合,有利于緩解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和綠色循環經濟,因而有利于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特別是以服務業為依托的信息網絡技術等現代科技進步,推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孕育與發展,帶動著整個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業態創新。
三是推進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從中國國情出發,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協調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而“新四化”與服務業密不可分。推進工業化既要做強工業也要擴大服務業,發展先進制造業需要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信息化本身就以服務業為載體,服務業壯大也有利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人口在空間上的集聚,既創造服務,也需要服務;推進農業現代化,也需要完善農技農機等農業生產服務和農村生活服務。
四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中國服務業發展滯后,有認識上的問題、結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還是體制機制的制約。服務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目前我國服務業企業大多是混合所有制企業、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它們是活躍市場經濟的主要力量,也是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發展服務業,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能夠實現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發展。
[面臨的問題]
一是技術含量有待提高。我國服務業總體技術含量不高,勞動生產率較低,科技對服務業的貢獻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是創新能力有待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制約著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由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術,我國所提供的產品和信息服務基本處于產業鏈低端,經濟效益很低,而且我國在服務業領域研發投入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業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是人才短缺問題凸顯。我國雖然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但服務人才的短缺、尤其是結構性短缺一直制約著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例如在物流行業,熟悉現代物流業務、了解國際慣例、富有操作經驗的高端物流人才奇缺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緩解。
四是融資困難亟待改善。大多數服務企業由于規模小、信用低以及缺乏足夠的抵押品等原因,很難從銀行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貸款。在需要大量資金的現代服務行業如節能服務業,融資困難一直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最大難題。
[優勢分析]
我國服務業發展跑出加速度,主要是三個具體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小。服務業尤其是消費性服務業需求彈性小,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受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小。
二是得到有效內需的有力支撐?,F階段,很多制造業產品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去庫存化”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產能不足的部門幾乎都是服務業部門,如醫療、教育、養老、住宅等,其中知識技能密集的高級生產性服務尤其缺乏,服務業成為我國有效內需的重要內容。因此,過去一個時期我國擴大內需政策發力,主要是擴大了市場主體對服務業的需求。
三是發展環境和條件進一步優化。在外部需求萎縮的情況下,某些具有本地化需求屬性的服務業部門得到迅速擴張。信息網絡技術在世界服務業中的應用使服務業擺脫了本地化需求特征,可貿易性越來越強,從而為服務外包等國際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礎。
[對策措施]
一要進一步深化審批體制改革,減少行政審批。
取消和下放涉及服務業發展的各種不必要的投資審批許可制度,讓市場機制調節服務業投資和消費,優化服務業資源配置。
二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
堅決破除各種“玻璃門”和“彈簧門”,堅決打破部門分割,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營造有利于各類投資者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服務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把以前由于準入管制而壓抑的增長潛力釋放出來。
三要積極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加快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思路。加大服務業的開放,也是全面開放的關鍵一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引入有競爭力的投資和經營者,引入新理念、機制和商業模式。引導外資投向現代服務部門,推動產業升級。著力擴大服務貿易規模,拓展服務業外包。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建立對全球高端生產要素富有吸引力的體制環境。
四要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的改革。
創新融資方式,讓服務業企業輕裝上陣,充分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同時,還要推進依法行政,強化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推動監管方式的改革,完善監管措施,維護競爭性領域的市場秩序,為服務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1.審批瘦身 讓服務業企業輕裝上陣
2.多方合力 讓服務業長袖善舞起來
3.發展養老服務業 社會力量將唱主角
[開頭示例]
近年來,服務業日益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引領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新方向。發達經濟體在尋求再工業化、再制造化的同時,著力保持服務業領先優勢;發展中國家在推進工業化過程中,也在著力彌補服務業發展的短板。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大背景下,可謂迎來服務業發展的春天。
[分析示例]
我國服務業發展滯后,有認識上的問題、結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還是體制機制的制約。市場化改革滯后,產業化不足,使服務業缺乏動力和活力,高端服務業發展空間受限,高層次服務人才短缺。而國際化水平不高,也使服務業缺乏國際競爭力。
[結尾示例]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已進入深水區,必須用改革的方法、創新的思路來破除發展的各種制度障礙。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嘗試為契機,以服務業的改革開放帶動經濟轉型,形成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有序競爭的市場,讓創造的活力在改革中競相迸發,必將迎來服務業的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