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指出,要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2014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明確提出建立倒查機制,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根據《通知》,一旦出現四類情節,有關領導和責任人將會被依法追責: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任期內環境質量明顯惡化;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利用職權干預、阻礙環境監管執法。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要記錄在案,實行終身追責,不得轉任重要職務或提拔使用,已經調離的也要問責。
【標準表述】
[權威論述]
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
——習近平
要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習近平
對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問責,瀆職失職的要依法追究,環保法的執行不是棉花棒,是殺手锏。
——李克強
【重要位置設計】
[標題]
“終身追責”不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休止符
破壞生態要終身追責更要當即追責
用“終身追責”護航美麗中國
完善生態終身追責制度 還公眾一片碧水藍天
[開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樸素的常識寫入國家的法規,意味著一個粗放發展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一個綠色發展時代的開啟。在中國夢里,“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是不可或缺的背景,為此必須特別強調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這條路徑的關鍵,既在于人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識,用實際行動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更在于建立紅線管控制度,健全政績考核方式,完善官員責任追究。
[結尾]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全黨、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深入持久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一定能完成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贏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