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廣西隆林德峨鎮14歲的苦孩子楊六斤,6歲時喪父,隨后母親帶著弟弟改嫁了,4年前爺爺奶奶又相繼去世,他獨自生活在一個空房子里,每個星期僅有堂哥給的10元生活費兼零花錢,常吃野菜乃至野草充饑,還自制工具抓魚,算是肉菜。
2014年5月底,廣西電視臺播出了他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愛心捐款迄今已達500多萬元。6月6日,深圳康橋書院兩位義工,把楊六斤接到深圳,學校準備資助他讀書。6月20日,楊六斤堂哥、鎮政府干部、原學校校長和廣西電視臺記者來到深圳,要求將楊六斤帶回廣西,表示其現在已經是公眾人物,需要他回去處理事情,包括捐款。然而,楊六斤已經喜歡上在深圳的生活,表示不愿回去。
【標準表述】
近年來,由于監護人失職導致的未成年****益受侵害惡性案件頻發,引發輿論的強烈關注。在我國,對培養孩子這樣一個關系著國家民族未來的大事,目前還缺乏對其資質的要求。
法律規定上“頂”著監護人的名頭,事實上無從行使或不能行使監護權,這無形中在持續傷害著那些亟待保護的未成年人。缺乏法律嚴格嚴密保護的權益,落實起來必然是蒼白無力的,也無從真正追究具體人和具體單位的責任,這便是因“無人監護”或“監護不到位”而頻繁發生未成年人現實悲劇的最主要原因。
【具體措施】
一、將未成年人監護干預要提升到國家層面,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監護干預制度。監護問題不是小問題,而是國家教育發展水平、未成年人健康發展的見證。日益現代化的中國,需要專業化、法制化的成熟的家庭監護制度和法律保障。
二、任何監護不力的行為不僅要受到司法制裁,還應該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舉報。通過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剝奪監護人的監護權,這樣做不是為了剝奪親權,而是通過為未成年人設置法律底線,對類似行為起到震懾作用。
三、國家建立未成年人監護中心之類的公共機構,通過社工、義工等公益服務,解決撤銷監護人資格后未成年人無法、無處安置的問題。
四、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機構承擔的通暢救助體系。政府應發揮基礎性作用,加大投入,采取供養、補貼等形式,使得兒童福利成為普惠式福利,引導和扶持民間公益慈善組織發展,增強慈善的影響力與覆蓋面,健全權利與義務、責任與約束等方面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