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原因
【申論預測】
結合材料分析,我國為什么要建設創新型國家?
【歸納概括】
從歷史來看,創新決定著國家的未來。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16世紀以來,世界發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響了世界力量格局。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中華民族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為世界貢獻了無數科技創新成果,也使我國長期居于世界強國之列。然而,明代尤其是鴉片戰爭后,中國更是一次次被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領土幅員遠遠不如自己的國家打敗。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單就經濟總量大小而定,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單憑人口規模、領土幅員多寡而定。我國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要求我們必須創新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科技創新活動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演化為創新體系的競爭,創新戰略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我們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
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現實條件,要求我們必須要創新驅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規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強,我國經濟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優。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現在,世界發達水平人口全部加起來是10億人左右,而我國有13億多人,全部進入現代化,那就意味著世界發達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老路走不通,新路在科技創新上,就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
把握科技發展主動權,實現發展彎道超車的需要。
當前,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應用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使產業和經濟競爭的賽場發生轉換。在傳統科技的國際發展賽場上,規則別人都制定好了,我們可以加入,但必須按照已經設定的規則來賽,沒有更多主動權。如果我們沒有一招鮮、幾招鮮,沒有參與或主導新賽場建設的能力,那我們就缺少了機會。我國能否在未來發展中后來居上、彎道超車,主要就看我們能否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