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50年前,浙江楓橋干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并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成為全國政法綜治戰線的一面旗幟。事實上,50年來浙江省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學習推廣“楓橋經驗”,緊緊抓住做好群眾工作這條主線,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當前,我國面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迫切需要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國家治理能力。
【標準表述】
權威論述:
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習近平
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習近平
必要性:
一是公共需求的日益多樣化與政府組織的有限容量之間的矛盾,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與公共事務相對簡單的傳統社會相比,現代社會不僅需要公共權力承擔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基本秩序、引導經濟健康發展、保持政治體系相對穩定等傳統職能,而且開始涉及公民的福利保障、生態環境保護、國際交往合作、推動科技進步等大量新興事務。為了有效應對公共需求的日益多樣化與政府組織的有限容量之間的矛盾,就要求全面改革和完善現有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實現既能滿足民眾的當前需求,又能夠容納未來發展需要的目標。
二是經濟高速發展與改革目標全面性之間的矛盾,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基礎上,全方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建設,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更好地發揮政府在維護社會公正、社會穩定、生態環境及國家安全等方面的作用,真正做到競爭與社會公正、效益與可持續發展、效率與經濟安全等目標之間的兼容與良性互動。
三是威脅國家安全穩定的因素越來越多與責任主體的相對單一之間的矛盾,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現代社會高度復雜、矛盾叢生,尤其是對于傳統與現代、落后與發達、封閉與開放并存的當前中國社會而言,城鄉、地域、階層、團體、民族、行業、勞資等之間的矛盾相互交織在一起,任何一種矛盾處理不當都可能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為了解決國家長治久安與責任主體單一之間的矛盾,一方面需要繼續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應全面分析當前各種體制機制與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群眾期待不相適應之處,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建設,通過制度保障民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從根本上化解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
四是國際“軟實力”競爭的日趨激烈與中國制度優勢尚未完全彰顯之間的矛盾,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為了從根本上防止西方所謂普世價值和民主制度的滲透與入侵,不僅要堅持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總結與宣傳,而且必須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體系的發展,通過一個個具體問題的解決,彰顯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獨特魅力,為其他國家化解類似社會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