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4年10月9日早上6時許,河北省發布了霾橙色預警。預警信息稱,邯鄲有重度霾。然而,有網友爆料稱,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第五小學,學生在露天操場上蹲著參加考試。
該小學教師發帖表示,學生霧霾天露天參加考試,是由于學校設施問題。本來是借學生在霾中考試突顯學生的自強,用以提醒那些“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學生,希望他們好好學習,但結果卻超出了發貼者的初衷,使“霾中考試”變成學校不顧學生健康的現實“揭短”,更映襯出當地教育資源短缺下學生受苦的現實窘境。
【標準表述】
[為何學生霾中考試引發廣泛關注]
霧霾天氣更易危害未成年人。霧霾空氣中很多顆粒物質是直接進入到肺部的,有些甚至能穿透肺部細胞。從生理來講,顆粒物質對成人、兒童的影響是一樣的,但是,由于成人和兒童的運動量、活動量和暴露時間不一樣,所以效應也不一樣。兒童在大氣污染面前,可能更脆弱。孩子是在長身體的階段,受到環境污染物的影響,潛在的持續危害會比較大。
[事件發生的原因分析]
一是學校教育理念出現偏差。與防不勝防的霧霾相比,與孩子的身心健康相比,機動調整一場考試,應該成為學校方面的最優選擇。然而,學校過于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學生的健康。
二是教育資源不平衡。盡管經濟實現長足發展,但個別地區教育資源短缺仍然是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連同在霧霾中考試的學生,這樣的教育現實,與城里可實現視頻教學的優勢教學現實,即勾勒出了當前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不均衡的發展現實,特別是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資源的“欠賬”依然嚴重。
三是缺乏對霧霾天氣統一活動規范。學生之所以在重度霾天氣下露天蹲著考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相關部門沒有針對霧霾天的學校活動制定統一的規范。對于此,各地各自為政,一些地方明確要求中小學在霧霾達到一定程度的天氣狀況下停止校園活動,一些地方則缺少相應規定;而在學校執行層面,更是參差不齊。不少學校缺乏防霾意識,“自己看著辦”的結果就是“一切照舊”。
[對策措施]
一,學校應矯正教育觀念。我們的教育管理者要更新理念,在教授學生知識和各種美德的同時,更需要保障和尊重學生最起碼的健康權,不能忘記教育的初衷。
二,出臺學校霧霾天氣統一活動規范。霧霾問題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盡管政府正在努力治理,但要收到理想的效果,恐怕還需時日。在和霧霾繼續抗爭的日子里,相關部門有必要盡快出臺全國通行的霧霾天氣學校活動規范,對各級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在霧霾天氣能夠和不能夠開展的室內外教學活動,進行明確的要求和指導。
三,加大資金投入,平衡教育資源。改善這類學校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們盡早享受到寬敞明亮安全的教室中去學習,告別霾中考試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