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所謂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顯現。
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政策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大。相對于傳統跨境貿易,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具有明顯的自身優勢,在當前跨境電子商務規模快速增長的前提下,應當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的規范化、可持續化發展。
2014年1月20日,國內首個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在上海成立,旨在營造公平競爭氛圍、加強企業間的相互合作,顯示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在行業自律方面的積極探索。
【標準表述】
[優勢]
一是交易范圍的全球性。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相比,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跨境電子商務沖破了國家間的障礙,化解了傳統交易所具有的地理因素限制,實現了無國界貿易,引起世界經濟貿易巨大變革。同時,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范圍的全球性使得企業可以直接面對全球消費者,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國際市場需求和流行趨勢,從而可以不斷改進設計,提高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二是信息交流的即時性。在跨境電子商務中,貿易雙方可以即時進行信息交流,無論實際時空距離遠近,一方發送信息與另一方接收信息幾乎是同時的,下單、付款都在瞬間完成。對于音像制品、軟件等某些數字化產品的交易,訂貨、付款、交貨等環節都可以即時清結。這種信息交流的即時性,能夠拓展國際市場邊界,大大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企業間的互利共贏。
三是貿易渠道的便捷性。跨境電子商務省去了傳統跨境貿易的很多中間環節,增強了跨境貿易的便捷性,有利于中小企業開展跨境貿易。跨境電子商務降低了從事跨境貿易的門檻,使得過去復雜、專業甚至帶有某種神秘色彩的國際貿易變得簡化、透明,降低了交易成本,縮短運營周期,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了直接面向國外買家的營銷渠道,已經成為外貿的重要增長點,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平臺中.公教育版權。
[參考對策]
第一,構建跨境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體系。與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規模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尚未建立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體系。因此,構建跨境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體系的任務十分迫切。一方面,在跨境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中,既要以確定性的安排彌補技術和信用的不足,又要給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創造相對寬松的法制環境,避免過度監管。另外,構建跨境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體系,不僅需要新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也要合理解釋原有法律和制定有利于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配套法律規范。
第二,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管理體制。跨境電子商務面對比國內交易更為復雜的交易環境,但我國在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結匯、稅收等方面的管理體制還處于探索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管理體制,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管理的實踐需求。制定促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相關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完善跨境電子商務安全認證體系和信用體系,建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以及跨境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的安全監管和溯源機制,優化海關、國檢、國稅、外管、電商企業、物流企業等之間的流程銜接。
第三,打造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由于缺乏完善的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平臺,貿易雙方的利益難以通過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服務平臺進行保障,特別是一直處于“半地下”狀態的“海淘”行業。因此,建議打造公平、開放、具有公信力的跨境電子商務第三方服務平臺,引進大型電子商務、進口免稅、金融服務、百貨企業、跨境物流等企業入駐,通過監管服務模式創新、低成本便捷通關、便利繳稅等舉措,降低傳統進出口環節成本,保證跨境交易具有質量保證、價格合理、稅費透明、物流便捷、售后保障等優勢,同時也使得平臺能夠成為全球商家面向中國消費者開展個性化服務的便利渠道中.公教育版權。
第四,加強跨境電子商務監管的國際合作。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具有全球性特征,需要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有跨區域、跨文化、跨體制的監管合作。要探索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的新型國際合作監管方式和方法,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在使用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中的權益,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同時,還要積極參與跨境電子商務多邊談判,在國際跨境電子商務規則制定中爭取話語權,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規則。
第五,加強跨境電子商務行業自律。跨境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固然離不開國家政策的規范指導以及法律的規范和約束,同時也需要行業的自我約束才能取得健康發展。加強跨境電子商務行業自律,就是要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界、非營利性組織、第三方平臺、評價機構等建立行業自律體系,推動跨境電商業務相關行業標準出臺,對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渠道、交易過程等環節進行內部規范,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環境,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