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人情往來,尤其在農村。適度的人情往來確實能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維系和諧的人際關系。然而,曾經淳樸的鄉土民風已經變味,人情消費越來越多,越來越重,成為壓在農民身上沉重的負擔。
千奇百怪的宴請
國慶期間,武陵山區的村民丁祥威可忙壞了。由于當地政府規定國慶之后禁止隨便擺酒,村民們都爭著在國慶節期間將撒出去的份子錢收回來,他每天要參加四五個宴席。
千里之外的安徽六安,小伙馬俊中一直在上海工作,今年國慶節回到老家本想清靜一下,不想卻更加忙碌:“國慶7天,我有4天都在參加喜宴,還有3天在去參加喜宴的路上?!?/P>
半月談記者在中西部農村采訪了解到,村民們節假日不得不應付無窮盡宴請的現象非常普遍。“農村擺酒名堂很多,大體上可以用‘三生(升)三事’來概括:三生(升)即生日、生子、升學;三事指婚事、喪事、雜事,前兩個事好理解,后面的雜事包含內容就多了,購車、買房、搬家等,只要想辦,就有理由辦?!倍∠橥f。
三峽庫區一村支部書記趙祥瑞透露,村里一村民考了駕照,竟然也辦起酒席來。
皖北基層大學生村官張寧告訴記者:“一些農民長期在這種不良風氣影響下,開始變得只看錢不認人,認為隨禮多就是把自己看得重,給的少就是不給面子,相互之間還會因利益不平衡而產生矛盾?!?/P>
無法承受的禮金
丁祥威清晰地記得:20年前辦酒席講的是人情,那時候送雞送蛋,送米送面,禮輕情義重?!艾F在,辦酒席講的是份子錢,再窮也要把份子錢湊足,禮金已經成為村民沉重的負擔?!倍∠橥f。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每年至少要參加40次左右酒宴,每次禮金最少100元,一般200元~300元,多的500元~1000元,平均1年要在這方面花費萬元以上?!拔业慕煌孢€是窄的,有些人家一年要隨三四萬元?!倍∠橥f,農村人一年種莊稼的收入也不過萬把塊錢,還不夠交份子錢的。
西部某貧困縣的一位村干部告訴記者,往年每個暑假,他光升學酒要吃二三十席,光禮金就要送四五千元。
占明是安徽省阜陽市人,去年剛從大學畢業,開始了自給自足的生活。近來他發現自己經濟越發吃緊,算一算開銷才發現,罪魁禍首就是“趕人情”。在他看來,“趕人情”已經不是為了情,而是為了錢、為了面子、為了不吃虧,儼然成了“趕錢情”。占明說,剛剛過去這一個月就有4個同學結婚、一個同學寶寶滿月,工資幾乎無存,經常吃泡面,要不就到父母那里蹭飯,感覺經濟怎么都獨立不起來。
除了你來我往這種正常的酒宴,在相對封閉的農村地區,要獲得辦事方便或是一些稀缺性資源,一些農民還將“趕人情”視為“敲門磚”,通過參加基層干部的酒宴來達到某種目的,這給本來就愈演愈烈的隨份子、趕場子更添了不少“灰色”意味。一些村民告訴記者,雖然平時沒怎么和村干部接觸,但是不去怕得罪了村干部,導致一些惠農補貼、補助無法享受。既然去了,人家是村干部,份子錢少了,豈能看上眼?
身不由己的游戲
重慶萬州區走馬鎮走馬社區黨支部書記向秀發說,人情消費玩來玩去,到了最后誰也不賺錢。
安徽安慶某鎮的吳永貴今年50歲,在當地經營著小本生意。他和愛人千盼萬盼終于盼到兒子在今年國慶節成了婚,但這一場婚宴也讓他花光了幾年來的家庭收入。
“一共擺了30桌酒席,請了我們縣城里最好的婚慶公司,婚宴所有的開銷在一起大概花了20多萬元,減去收回的5萬元禮金,大概花了十幾萬元?!眳怯蕾F心疼地說,“我們農村人都愛面子,你不擺會被人說、會被看不起,只能硬著頭皮上。”
主人喊累,客人也喊累,可如此累人的酒席為何無休無止呢?一些村民道出了緣由:大家都覺得這種吃請的風氣不好,但是又都沒有辦法,別人請你,你不可能不去,你這次參加了別人的,又覺得不回請就吃虧了,所以找機會自己也辦酒席。
“很多時候,大家都知道有些人辦酒席是為了收份子錢,但是不去又不行,沒錢借了錢也要去,就怕別人在背后講閑話?!痹谌龒{庫區某村當過村支部書記的楊永生說,許多村民已經厭倦了這種游戲,想盡快從沉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