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主題】
大數據以一種迅疾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進入到公眾視野。大數據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企業組織的同時,也在為社會治理方式、治理體系提供改變的思路及革命性的改造工具。
當前,我國的社會正處在多元復合轉型時期: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并逐步走向知識社會;從傳統的封閉狀態走向開放;從科層制社會向扁平的網絡社會轉型;從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走向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當然,社會轉型期也是各種社會問題的多發時期,面對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各種社會不穩定因素的不斷增加,探尋治理與制度創新已經成為政府部門的當務之急。
【權威論述】
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社會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社會治理體系的效能。
——習 近平
【實際案例】
以北京社會治理的大數據積累為例,看看大數據時代如何影響社會治理。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社會辦與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組成課題組于2013年12月29日發布了《中國社會建設藍皮書·北京社會建設報告》,啟動了北京社會治理大數據理論積累的工作。報告聚焦北京社會建設(包括社會治理)客觀指數,客觀描述和反映了北京社會建設、社會治理的特質。一是橫向比較:北京與31個省市的比較,與全國13個1000萬人口以上特大型城市比較,與G20國、金磚五國、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比較。如31個省市自治區社會建設的37個指標,特大城市21個指標的比較,社會建設綜合指數北京第一;社保、社會環境與G20國、金磚五國比,處于領先水平,但預期壽命低于新加坡、韓國。二是縱向比較:北京社會建設、社會治理五年走勢,19個指標分析,總體趨勢好,尤其是預期壽命,到2010年以后年均增長1.02歲,很少見。
這只是大數據深刻影響社會治理的案例之一,不遠的將來,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社會決策與治理,有可能成為政府行使職能的常態。
【大數據技術為社會治理帶來新機遇】
一方面,社會治理是對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事務進行的組織、協調、指導、規范、監督的過程。
它涉及合理有效配置社會資源,比如提供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保障社會公平與公正;涉及通過行政及司法手段保障社會安全和社會穩定。而社會治理目標的實現,是以掌握治理對象的狀況及其外部環境的信息為前提的。現階段,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急劇發展變化的社會,對于包括人、財、物、事等在內的龐大而復雜的社會管理信息需求,與當前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不期而遇。
另一方面,創新社會治理,是我國應對社會轉型、化解社會矛盾、協調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秩序所面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針對目前社會治理領域普遍存在的服務理念滯后、決策機制不夠科學、部門協作亟須加強、工作方式待改進與工作效率求提升等問題,大數據技術從認識、理論、方法、實踐和效果評估等方面都能給人以啟發。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快速收集與挖掘、及時研判與共享,成為支持社會治理科學決策和準確預判的有力手段,為社會轉型期的社會治理創新帶來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