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陽谷聯社緊緊圍繞省聯社、聊城辦事處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牢固樹立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大力支持農村產業經濟發展,為繁榮縣域經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積極開展“三信”評定。為滿足農戶信貸資金需求,2007年以來,陽谷聯社開展以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為內容的“三信”工程建設,2011年開展了信用集中評定活動,廣大員工深入全縣每一個村莊,每一家農戶,開展宣傳,辦理授信,信用戶數量、覆蓋面實現了大幅提升,農村金融信用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觀。到今年8月底,共評定信用戶77978戶,信用戶占比48.7%,信用戶總授信達412554萬元,總用信218670萬元,涉農貸款余額339810萬元,較年初增加39207萬元,為新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足夠的信貸支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
支持現代特色農業。陽谷縣是以農業種養為主的農業縣,長期以來農民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作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整體消費水平較低。為改變這一局面,幫助農戶增產增收,縣委、政府推出多項支農富農政策和項目,陽谷聯社積極響應,經過多方面考查,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為農戶量身制定出多種適應于農戶經營發展的信貸品種,對有發展項目意愿的農戶在資金上予以大力支持,幫助農戶擴大經營,增加收入。較為典型的如范海信用社,當地鎮政府在范海建成了規模較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準備引導當地村民開展冬曖式大棚種植,并且在蔬菜市場進行初分簡包,將蔬菜銷往北京、上海等地。當地農戶對該項目十分認可,但相當一部分農戶積蓄不多,苦于沒有資金而無法參與到致富大軍中來。當地信用社了解到該情況后,迅速反應,積極開展調查,使有貸款需求且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戶都能夠拿到資金。在信貸資金的支持下,實現了村村種大棚,家家有大棚,農民收入大副提高。
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以新農村開發建設為契機,陽谷聯社積極與地方政府結合,制定了農民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對于計劃開展新農村建設整體改造或整體拆遷的村莊,選擇整體信用和經濟狀況較好的村莊開展農民住房貸款試點工作,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在全縣推開,有效帶動了新農村建設步伐。例如,高廟王倉上村,該村是全縣新農村改造的試點村,為了幫助農戶建設新居,高廟王信用社組織人員進村對申請貸款的農戶逐戶調查,對于經濟條件和信用狀況良好的農戶,及時發放辦理住房消費貸款,為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積極扶持農民創業。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一部分青年返回家鄉,想要干一番事業,但由于缺少創業資金,流動周轉面臨困難。在此情形下,陽谷聯社積極出面,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提供資金的重任,扎實推進農村青年和農村婦女創業行動,扶持農民就地就近創業。陽谷鎮創業婦女馬某,起初在家務農,家境一般,丈夫長年在外打工,一直處于較低的生活水平。馬某發現本村很多人家做起了木材加工生意,社會需求量較大,利潤率高,自己也有了創業致富的想法,但由于資金不足,遲遲沒有實質進展。在此情形下,馬某找到了信用社,經過調查后,信用社為馬某授信15萬元,在信貸資金的支持下,馬某購買了兩臺木材加工機,做起了木材加工生意,經過一年的經營運轉,當年就提前歸還了5萬元貸款本金。信貸人員進行貸后檢查時,她信心十足地說:“明年再干一年肯定全部還清貸款”。目前,馬某經營的木材加工生意逐步做大,效益也越來越好。在她的帶動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農村婦女加入到創業致富的隊伍中來,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作為縣域經營規模最大,服務范圍最廣的金融機構,陽谷聯社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經過與政府及財政部門聯系協調,通過開辦的“惠農一本通”,代理發放全縣的小麥補貼、農機補貼、家電下鄉等補貼,城區網點還代理發放多家行政事業單位員工工資,2011年又取得了全縣“新農保”發放的代理權。為滿足城鄉大眾服務需求,該聯社不斷加強自助設施安裝建設,目前共已在全縣安裝ATM機25臺、POS機267臺、農民金融自助服務終端30臺,使農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打造了農民家門口的“便民銀行”和金融服務“便利店”。此外,該聯社還積極開展“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通過懸掛宣傳標語、擺放宣傳板報、設立定點咨詢臺、發放宣傳資料、發放金融知識手冊、現場解答農民朋友疑難問題等方式,大力宣傳金融知識,為地方金融環境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