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前身是太原理工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依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雄厚的師資隊伍和教學實驗條件及科研環境,具有“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技術”領域和“軟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本科專業源于1958年設立的電子計算機專業,發展為1994年的“計算機軟件”本科專業,在 1998年將“計算機應用”與“計算機軟件”本科專業調整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軟件工程”本科專業并開始招生。
經過幾年的嘗試和實踐,在培養軟件人才方面,積累了辦學經驗,完善了培養方案,鍛煉了師資隊伍,充實了實驗環境,設立了實訓基地,保證了教學質量。為進一步適應國家實施產業結構重大調整,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并把軟件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的需求,實現軟件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突出工程實踐,加強校企合作,實施“3+1”和“2+1+1”不同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以滿足軟件產業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要。太原理工大學于2010年成立軟件學院,面向山西省招收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根據IT人才需求的緊缺方向和學院強勢領域,開設有軟件設計與開發、嵌入式軟件技術、電子商務、網絡工程及應用、移動互聯開發等多個專業方向,充分滿足不同興趣學生的發展方向和就業的需要。目前,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在校本科生3968名。
2012年太原理工大學與中軟國際有限公司、青島軟件園等國內知名軟件企業按照國家教育部深化校企合作的政策要求,實行校企強強聯合,結合業界最前沿的技術和企業最新的人才需求,在軟件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工程實踐等方面進行創新,實施“3+1”和“2+1+1”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緊缺的國際化軟件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充分發揮太原理工大學豐富的辦學經驗,以及中軟國際、青島軟件園等企業豐富的行業經驗及就業渠道,提高在校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就業技能。
【軟件工程】
1.軟件工程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具有扎實的計算機軟件及軟件工程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良好的軟件設計與編程、項目規范管理、交流與組織協調能力,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實用型、復合型軟件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可從事大型軟件項目系統分析、設計、開發、測試和軟件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養要求:掌握軟件工程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相關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軟件工程學科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熟悉有關軟件開發與應用方面的規范、政策及法規,了解計算機軟件研發與工程項目管理領域的前沿動態和新技術應用,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離散結構、程序設計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算法設計與分析、數據庫系統原理、硬件技術基礎、軟件工程原理、計算機網絡、系統分析與設計、軟件工程形式化方法、軟件設計與體系結構、軟件測試技術、Web程序設計技術、大型數據庫系統、多媒體技術與應用、信息安全技術、嵌入式系統原理、電子商務、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科研訓練、自主實踐、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踐、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
2.軟件與服務外包方向(中軟國際)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通曉國際商業慣例和服務外包規范,具有扎實的軟件工程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良好的軟件設計與編程、項目規范管理、交流與組織協調能力,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國際化軟件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可從事承接國外軟件項目設計、開發和測試、國內大型軟件項目系統分析、設計、開發、測試和軟件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養要求:熟練掌握軟件工程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掌握軟件系統的需求分析與設計的基本方法,具備軟件設計、軟件測試和維護能力,熟悉國際軟件服務外包規范和標準、了解國內外軟件行業的前沿動態和新技術應用,具有較強的外語交流和溝通能力、實踐動手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離散結構、程序設計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算法設計與分析、數據庫系統原理、硬件技術基礎、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導論、軟件與服務外包基礎、系統分析與設計、軟件與服務外包項目管理、軟件設計與體系結構、軟件測試技術、大型數據庫系統、Web程序設計技術、中間件技術、Linux應用程序設計、ARM體系結構、嵌入式驅動程序設計、通信技術基礎、移動互聯增值業務、通信協議與編程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科研訓練、自主實踐、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踐、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
3. 移動互聯開發方向(青島軟件園)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具有扎實軟件基礎理論、軟件工程開發和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實用型軟件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可從事大型軟件項目系統分析、設計、開發、測試和軟件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養要求:要求能夠運用先進的軟件工程方法、技術及工具,從事軟件分析、設計、開發和維護等方面的工作,同時具備團隊協作精神、技術創新、項目管理和市場開拓能力,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勝任軟件研發、軟件項目管理和系統服務、WEB頁面設計、WEB網站及系統開發、移動開發、云計算及設計等工作。
主要課程:離散結構、程序設計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算法設計與分析、數據庫系統原理、硬件技術基礎、軟件工程原理、計算機網絡、系統分析與設計、軟件工程形式化方法、軟件設計與體系結構、軟件測試技術、Web程序設計技術、大型數據庫系統、多媒體技術與應用、信息安全技術、電子商務、無線網絡通信技術、Windows應用程序開發技術、ASP.NET高級開發技術、JavaWEB高級開發技術、Java企業級框架開發技術、移動設備開發技術、云計算、云平臺、云存儲開發技術。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科研訓練、自主實踐、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踐、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