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計量基礎有兩種,一是權責發生制,一是收付實現制,企業計算凈利潤時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而計算現金流量時卻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因此,企業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二者之間差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計量基礎的不一致。
實際工作中,二者產生差異的具體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企業通過放寬信用政策,延長信用期限等方法擴大商品銷售,增加商品銷售收人和利潤,但同時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債權也大量增加,這必然使企業資金被買方大量占用,增加了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企業利潤,會產生企業所得稅、股東分紅等問題,這就需要企業墊交所得稅款和股東分紅款,因此就造成企業現金短缺,此時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必然產生差異。
2、存貨在企業流動資產中所占比重較大,而且也是企業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最差的項目。存貨增加,一方面意味著企業由于原材料購入增加而導致企業現金流出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意味著產成品等商品滯銷,從而使成品資金無法及時變現,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
3、《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計提減值準備的資產有八項,而且不同的資產減值準備計入不同的損益類賬戶。因此,企業如果沒有按規定科學合理地計提各種資產減值準備,而是隨意計提,則會使企業利潤虛增或虛減,而事實上這些資產由于種種原因可收回金額已經少于其賬面價值,將來的現金流入量肯定少于其賬面價值,這又會造成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