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于2004年,設有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環境教育中心、環境科學研究所和環境檢測中心等機構。自2004年以來,已培養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專業學生900余人,碩士研究生70余人。目前有在校本科生686人、各類碩士研究生51人(包括學術性20人,工程碩士(環境工程)31人)。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我院學生培養的目標和責任。強調理論和實踐結合,注重鼓勵和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院的傳統與特色。完善、先進的教學科研設施和條件,為實現上述目標提供良好的氛圍和環境。2009年我院成為首批“廣東省環保產業產學研合作實習基地共建單位”,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很好的專業實踐與就業平臺。
自2009年起,每年一度的“廣東省環保產業人才專場招聘會”落戶我院,為我院環境類專業畢業生提供了“立足廣州,面向珠三角,輻射港澳”的就業機會。近年來,我院的畢業生主要活躍在環境監測與檢測、環境工程設計與咨詢、清潔生產和環境評價、水資源管理、再生資源等環境專業領域。畢業生繼續升學、出國深造人數逐年上升,進入如香港大學、美國的羅格斯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英國紐卡斯大學、澳大利亞的西澳大學、阿德萊德大學、麥考瑞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學院、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和中科院等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
學院現有教職工44人,其中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美籍特聘教授1人、教授8人,副高職稱14人;26人具有博士學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廣東省“千百十”培養對象6人,廣州市優秀專家3人。
學院現擁有“珠江三角洲水質安全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重點實驗室”、“廣州市污染控制與同位素應用技術重點培育實驗室”和“廣東省級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院科研設備齊全,實驗室建筑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擁有高精度能譜輻射探測儀、氣-質聯用儀、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紅外光譜儀、離子色譜儀等現代化教學科研設備,價值1700萬元。
學院具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是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和廣州市重點扶持學科,并且作為區域水環境安全與水生態保護學科群的核心學科,于2015年7月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環境工程專業為廣州大學特色專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課程為市首批精品課程和校級精品課程,《工程與環境引論(雙語)》課程為市高等學校首批雙語示范課程。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各類研究項目100余項,在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獲得教育部科學進步二等獎、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廣東省環保科技二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獎勵;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發表論文近600篇,其中SCI、EI、ISTP100余篇。
近年來,院努力拓展對外合作交流,目前已與芬蘭、瑞典、意大利等國家的高等院校建立良好實質性的合作關系,其中即將于2016年掛牌成立的“廣州-林雪平大學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不僅有力推進我院國際交流合作向縱深方向發展,還可為我院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的國際化教育平臺。
■環境工程
學制學位: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與珠三角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具備進一步接受新知識和自我提升的意識和能力,能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掌握并熟練運用區域和企業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污染的控制與治理、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修復、環境規劃與管理、資源保護方面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外語、計算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進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及運營管理能力,制定環境規劃和進行環境管理能力,以及環境工程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能力,能在政府機關、環保機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從事與環境相關的規劃、管理、設計、建設、運營、開發等工作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環境微生物學、工程力學、環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與控制、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工程實驗技術與方法、環境管理與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清潔生產等。
本專業主要發展方向:再生資源科學與工程、水資源工程、大氣污染控制、環境質量評價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境保護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從事與環境工程專業相關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方面的工作。
■環境科學
學制學位: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與珠三角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具有扎實的數理化、計算機及外語基礎,具備堅實專業理論基礎,較強實踐能力和廣闊視野的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畢業生能夠在我省特別是在廣州市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政府環保機構、環境咨詢公司及企業污染防治部門等從事環境科學研究與教學、環境評價、環境監測、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等工作,具有持續學習提升能力,“知識、能力、人格”協調發展的復合型環境科學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計算機應用、環境基礎化學、環境地學、生態學基礎、環境工程學、環境毒理學、環境生物學、環境法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資源經濟學、環境監測與實驗、環境教育方法等。
本專業主要發展方向:環境檢測與監測、環境經濟與管理、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等
就業方向:在科研機構、高中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中從事環境科學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以及環境保護、環境監測、環境管理和環境科普教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