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前身為成立于1983年的原廣州大學建筑工程系和1986年的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和原廣州大學合并入新組建的廣州大學,土木類的專業經過整合后組建成立土木工程學院。學院現設有建筑工程系、交通土建工程系、地下建筑工程系、建筑設備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學系6個系及實驗室,設有工程材料研究所等8個科研機構。全院現有教職工150余人,教師114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職稱45人,副高職稱60人,博士學位教師97人,博士、碩士生導師70余人,國家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顧問、委員5人。學院聘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任客座教授共50余人。
學院現設有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和交通工程4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博士點和碩士點(含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和工程力學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并擁有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碩士研究生558余人、博士研究生35人。我院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在2013年全國學科排名中并列第11名。
學院擁有先進、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現有一批國家、省、市重點實驗室及教學基地,實驗室建筑面積14000平方米,具有一批大型先進、功能齊全的儀器設備,總價值超過8000萬元,為本科、碩士、博士多層次、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高水平的平臺。學院教師近5年來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120多項,工程技術服務項目400多項,科研經費1.3億,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市級各種科研獎勵20項,授權專利49項,發表論文1264篇,其中SCI、EI收錄186篇,出版科技著作19部,主編教材50余部,主編、參編國際、國家技術規程規范17部,舉辦全國學術會議50余次。
■土木工程專業
學制學位: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掌握工程力學、結構設計原理和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并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畢業后能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的設計、施工、開發、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專業分為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和結構分析四個專業方向。建筑工程專業方向的學生要全面掌握建筑工程的設計理論、計算方法、施工技術、工程項目管理與造價知識、計算機應用技術,畢業后能勝任建筑工程方向的設計、施工、開發、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道路與橋梁工程專業方向的學生要掌握道路、機場、橋梁工程的設計理論、計算方法、施工技術、工程項目管理與造價知識、計算機應用技術,畢業后能夠勝任道橋方面的設計、施工、開發、科研和管理工作;地下建筑工程專業方向的學生要掌握地下工程的設計理論、計算方法、施工技術、工程項目管理與造價知識、計算機應用技術,畢業后能勝任城市地下工程方向的設計、施工、開發、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結構分析專業方向的學生要掌握結構分析計算的理論和設計方法、施工、管理知識,畢業后能勝任結構分析計算、設計、施工、開發、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土木工程專業還開設綜合試點班,專門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綜合掌握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和地下建筑工程主要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測量學、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學、基礎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土木工程施工、鋼結構、混凝土結構設計、高層建筑結構與抗震、橋梁工程、公路勘測設計、地下建筑結構、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等。
就業方向:土木工程專業各個專業方向的畢業生都能從事土木工程的設計、施工及管理工作,具備初步的項目規劃和研究開發能力,各個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又各具所長,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和地鐵、道路和橋梁等相關的設計、研究、施工、監理、教育、管理、投資、開發等單位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可保送或報考土木工程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
學制學位: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建筑暖通空調、建筑自動化、建筑給排水以及建筑節能理論的綜合知識,能夠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環境控制技術領域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調、建筑給排水等公共設施系統、建筑能源供應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動化系統方案的能力,具有初步的應用研究與開發能力,滿足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培養的教學評估要求,能進行工程設計、運行、施工管理、經營管理以及應用研究的高級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工學與電子技術、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建筑環境學、自動控制原理、機械設計基礎、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流體輸配管網、空調工程、冷熱源工程、通風工程、供熱工程、建筑環境測量、建筑設備自動化、建筑給排水與消防工程、建筑電氣、建筑節能技術、建筑設備施工技術與管理、建筑安裝工程造價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以到政府部門從事建筑節能規劃、監管等工作;可以到設計單位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暖通空調系統、區域供冷供熱系統、建筑電氣及樓宇自動化系統、室內給排水以及消防工程的設計工作;也可去施工企業從事施工安裝技術及項目管理工作;也可在空調設備制造企業從事技術支持等工作;還可就職于物業管理企業從事建筑設備設施的管理工作;可保送或報考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學制學位: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城鎮給水工程、城鎮排水工程、水務工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工業給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城市水系統工程和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政府機構、市政部門、環境保護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設計單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筑工程公司、物業管理公司、工礦企業等從事管理、規劃、設計、研究、施工、教育和專業技術開發方面工作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創新性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水分析化學、水力學、電工電子學、水處理生物學、建筑力學、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測量學、泵與泵站、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給水排水管網系統、水質工程學、建筑給水排水、工程項目管理、水工程施工、水廠設計、水質工程學實驗技術、水工程經濟、環境監測與評價等。受到外語、計算機技術及繪圖、水質監測及分析、給排水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方面的基本訓練。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能夠從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組織及管理工作,從事本專業的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并能從事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可保送或報考市政工程、環境工程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交通工程專業
學制學位: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交通運輸系統規劃與交通設計、交通控制與管理、智能交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交通技術經濟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備交通工程師的基本技能,畢業后能在發展計劃、交通規劃與設計、交通管理、交通工程設施設計和施工部門及大專院校從事交通運輸系統規劃與交通設計、智能交通與交通控制系統的管理與開發、交通技術經濟管理與交通影響評價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概率與數理統計、英語、運籌學、建筑力學、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交通工程學、交通運輸系統工程、交通調查與分析、智能交通、城市公共交通、自動控制原理、交通控制與管理、道路交通安全、道路勘測設計、城市規劃原理、道路交通規劃、仿真軟件應用、技術經濟學、工程造價、測量學、路基路面工程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政府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控制管理部門、交通設施規劃設計部門、交通運營與管理部門和交通工程施工監理單位等部門及大專院校從事交通運輸系統的規劃設計、智能交通管理、技術經濟管理、交通工程設施設計施工管理及教學工作,可保送或報考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道路與鐵道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等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