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基礎知識
(一)公允價值
1.公允價值的內容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在公平交易中,交易雙方應當是持續經營企業,不打算或不需要進行清算、重大縮減經營規模,或在不利條件下仍進行交易。
2.公允價值確定原則
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當用于確定其公允價值?;钴S市場中的報價是指易于定期從交易所、經紀商、行業協會、定價服務機構等獲得的價格,且代表了在公平交易中實際發生的市場交易的價格。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躍市場的,企業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采用估值技術得出的結果,應當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價格。估值技術包括參考熟悉情況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當前公允價值、現金流量折現法和期權定價模型等。企業應當選擇市場參與者普遍認同,且被以往市場實際交易價格驗證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術確定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
初始取得或源生的金融資產或承擔的金融負債,應當以市場交易價格作為確定其公允價值的基礎。
企業采用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確定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應當使用合同條款和特征在實質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市場收益率作為折現率。金融工具的條款和特征,包括金融工具本身的信用質量、合同規定采用固定利率計息的剩余期間、支付本金的剩余期間以及支付時采用的貨幣等。沒有標明利率的短期應收款項和應付款項的現值與實際交易價格相差很小的,可以按照實際交易價格計量。
(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就是因公允價值的變動而導致的損失或是收益。
1.交易性金融資產涉及的公價值變動損益的核算
根據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金融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同時,將原計入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轉出,借記或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期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無余額。
2.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涉及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核算
根據新準則及應用指南:“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只有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核算投資性房地產時才會用到:
(1)在資產負債表日,只要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不一致,其差額需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在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時,在投資性房地產和非投資性房地產轉換時,只有在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時,轉換日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調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在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非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中,轉換日的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的,按其差額借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換日的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按其差額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錯弊查證
1.交易性金融資產涉及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檢查
例10 - 4甲公司2010年購買乙公司股票,甲公司將股票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甲、乙公司部屬于居民企業,2010年發生的與談交易性金融資產相關的業務如下:
(1) 2010年3月1日,購入乙公司股票100萬股,每股5元,總價款500萬元;支付相關稅費1萬元。
(2)5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配現金股利,每股0.5元}6月3日收到現金股利50萬元。
(3)6月30日,該股票收盤價為4.8元。
(4)9月30日,甲公司出售乙公司股票20萬股
假設甲公司每半年末對股票接公允價值計量。
分析:
(1) 2010年3月1日購八股票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5 000 000
投資收益 10 000
貸:銀行存款 5 010 000
收到價款160萬元
分析:
稅法規定,投資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成本:(1)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購買價款為成本;(2)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即稅法上以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501萬元作為初始成本,而會計上將相關稅費1萬元計入了當期損益,形成財稅差異1萬元,匯算清繳時應作納稅調增處理。
如果實際支付的價款包含已宣告但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會計上應單獨確認為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而稅法上要求計入初始投資成本,從而產生財稅差異,需作納稅調整。
(2)5月10日宣告分派股利:
借:應收股利(100×0.5) 500 000
貸:投資收益 500 000
借:銀行存款 500 000
貸:應收股利 500 000
分析:
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確認的股息性所得,屬于稅法規定的免稅收入部分,在申報企業所得稅時應當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甲公司持有乙公司的股票不足12個月,所以,會計上確認的投資收益50萬元不屬于稅法上規定的免稅收入,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不存在差異。
(3)6月30日股票按公允價值計量:
該股票當日公允價值為100×4.8-480(萬元)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500-480) 20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0 000
分析:
稅法規定,金融工具和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在持有期間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在實際處置或結算時,處置取得的價款扣除其歷史成本后的差額應計入處置或結算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顴。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產生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
即稅法上在持有期間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對于會計上公允價值的變動損益只有在處置時才能釋放出來,以上公允價值的變動損益,匯算清繳時應作納稅調增20萬元。
(4)9月30日出售股票:
借:銀行存款 1600 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_1113t價值變動 40 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500×20%) 1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0×20%) 40 000
投資收益 600 000
分析:
甲公司在出售股票時,會計上確認的收益為64萬元(60+4),而稅法應確認的所得為轉讓收入減去計稅成本后的余額59.8萬元(160-501×2o%),因此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4.2萬元(64-59.8)。
2.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涉度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檢查
例10 5 2006年12月30日,甲企業新蓋成一棟辦公樓,總投資2 000萬元。2007年6月30日,甲企業將新蓋的辦公樓出租給乙公司。甲企業對該辦公樓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此時該辦公樓公允價值為2 100萬元。2007年12月31日,該辦公樓的公允價值為2 200萬元。現假設,2008年12月31日該辦公樓的公允價值為2150萬元。2009年1月5日,甲企業將該辦公樓出售,取得價款2 300萬元。稅法規定,房屋類固定資產折舊按20年計提,不考慮殘值和除企業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稅費。假定甲企業每年實現的應納稅所得額均為1 200萬元。
(1) 2006年12月30日,該辦公樓完工交付使用,應按實際發生的成本入賬。
借:固定資產——辦公樓20 000 000
貸:在建工程 20 000 000
(2) 2007年6月30日,改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
根據新會計準則,應按公允價值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差額100萬元計入資本公積。
借:投資性房地產——辦公樓21000 000
累計折舊 500 000
貸:固定資產——辦公樓 20 00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500 000
(3) 2007年12月31日,公允價值變動為2 200萬元。
會計處理:
該辦公樓的公允價值為2 200萬元,賬面價值為2 100萬元,根據會計準則,應按公允價值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差額100萬元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另外,采用公允價值模式,2007年不需要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1000 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0 000
稅務處理:
不確認公允價值上調產生的所得,計提折舊100萬元(2 000÷20)。會計處理比稅務處理多計收益300萬元(2 200-2 000+100).固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而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75萬元[(2 200-1900)×25%]。
借:所得稅費用3 750 000
貸:應變稅費——應交所得稅 3 000 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750 000
(4) 2008年12月31日,該辦公樓公允價值為2150萬元。
會計處理:
該辦公樓的公允價值為2 150萬元,賬面價值為2 200萬元,差額50萬元應沖減該辦公樓的賬面價值,并計入當期損益。
惜: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500 000
稅務處理:
公允價值下跌了50萬元,但稅法不確認下跌產生的損失且仍計提折舊100萬元,這樣導致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由2007年的300萬元擴大至350萬元。因此,2008年底應保留的遞延所得稅負債12.5萬元(87.5-75),負債余額為87.5萬元(350×25%),該科目年初余額為75萬元,新增遞延所得稅負債12.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3 125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 000 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125 000
(5) 2009年1月5日,出售該辦公樓,取得價款2 300萬元。
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23 0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23 000 000
按公允價值結轉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215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21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 500 000
將累計公允價值變動轉入其他業務收入: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5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500 000
同時,將原計入資本公積的部分轉入其他業務收入: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500 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 1500 000
稅務處理:
此時,年初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87.5萬元應當全部轉回。
借:所得稅費用2 125 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875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