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會計報表之間的關系: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資產負債表》。兩個基本點:《利潤表》反映《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的相關增減變化(如,凈利潤本年累計數=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期末數-期初數);《現金流量》表反映《資產負債表》中“貨幣資金”的相關增減變化(如,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貨幣資金的期末余額-貨幣資金的期初余額)。
《資產負債表》是財務報告中唯一的主表,因為要是沒有《利潤表》,通過對凈資產的期末數與期初數進行比較,照樣可以計算出當年的利潤數額;沒有《現金流量表》,通過對貨幣資金的期初期末余額增減的比較,也是可以計算出當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多了這兩張表,只是更加清晰反映明細而已。
三張會計報表印證出來的美
從會計報表的角度來講,《資產負債表》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對稱”之美,《利潤表》所表現出來的是“高度”之美,而《現金流量表》所表現出來的是“健康”之美。《資產負債表》說明企業需要努力去創造出一個好“底子”,《利潤表》說明企業需要做出一番事業,也就是要有一個好“面子”,《現金流量表》說明企業需要規劃好,要會過好“日子”。
《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持有資產及其來源,是企業維持持續經營在“藏底子”,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根本和潛力;《利潤表》反映企業期間的經營成果,是企業經營業績在“掙面子”,也是企業選擇取得長期收益或者短期收益營利方式的表現;《現金流量表》反映企業日常生存能力,是企業收支賬單在“過日子”,也是企業駕馭收付款項和使用資金效率的能力。
《資產負債表》告訴我們:企業有多少資產就有多少負債,而利潤是投資者的;《利潤表》告訴我們:企業的資產都被誰消耗了,是怎么被消耗的;而《現金流量表》告訴我們:企業要常常處于饑餓狀態,才是最具有活力的。
《現金流量表》反映企業的流動血液
企業一般是不關心利潤的,就觀注銀行賬戶上的存款數,以及想想有沒有錢還債別讓債主上門,有沒有錢給員工發工資別讓員工討薪,有沒有錢購買生產資料,要不要再借點錢等等。會計人員則把賺錢和花錢的事情,按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融資活動進行歸類統計,然后就有了這張透視企業“流動血液”的《現金流量表》。反映企業是否有自我造血能力或者需要外部輸血。
財務管理中有一句行話:現金流是掌中寶,凈利潤是林中鳥。就反映這個本質。
《利潤表》考核企業的經營業績
企業的《利潤表》根本不是計量企業賺了多少錢,僅僅是為了考核企業各部門的經營業績而存在的。因為可能看到《利潤表》上有不少凈利潤,可是銀行賬戶上卻沒有錢了。所以企業的凈利潤一般是按照企業想繳納多少稅費或者分配多少紅利而定的。
《資產負債表》體現企業的完美平衡
《資產負債表》就是企業判斷的資產中有多少真正是自己的,有多少是通過負債轉化而來的。看資產負債表的左邊,看到的全是資產,就是有多少可以用的資產;再看它的右邊,是為了解釋左邊的資產而存在的,說明左邊資產的來源。就像萬物有根有源一樣,左邊和右邊是對稱平衡的,所以《資產負債表》也可稱為資金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