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群眾路線工作總結:
自市委宣傳部下發《關于在全市宣傳文化系統開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后,**市委宣傳部高度重視、周密部署、深入發動、抓住重點,全面展開,切實將主題教育活動和推動工作緊密結合,嚴抓各項工作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市開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嚴密組織,迅速啟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市把開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作為當前重要的政治任務,思想上高度重視,迅速啟動,高效展開。在**市委宣傳部《關于在全市宣傳文化系統開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下發后,立即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市宣傳文化系統開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制定下發了《**市關于在全市宣傳文化系統開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召開了全市宣傳文化系統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動員會,要求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堅持“三貼近”原則,以“三個一切”為主題,樹立群眾觀點、改進工作作風、解決突出問題。會后,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各部門、各單位在制定好活動方案、活動配檔表的基礎上,層層召開了動員大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帶頭深入到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調查研究,指導“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宣傳文化系統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強化第一責任人意識,帶頭研究制定了切合部門和單位實際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各項保障制度,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把主題活動落到了實處。
二是組織嚴密,主題明確。主題活動開展后,**市明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服務群眾”的主題,成立了主題教育活動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調研材料組、新聞宣傳組、檢查督導組四個工作小組,要求宣傳文化系統的全體干部職工緊密聯系個人思想和工作實際,認真學習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群眾路線、群眾工作的重要論述,開拓視野、轉變思路、轉換角色,深入基層。同時,各個工作組深入到部門和單位進行督導檢查,迅速啟動了“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活動,確保主題教育活動不走過場。
三是輿論引導,營造氛圍。**市對輿論宣傳的指導思想、宣傳重點、宣傳方式和宣傳工作的組織領導做了明確要求。在電臺、電視臺、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大力宣傳“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集中宣傳“三個一切”群眾路線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各單位探索的好經驗和先進典型,指導全市面上的工作,在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內營造了濃厚的活動氛圍。
二 、深入學習,廣泛交流,以大討論活動提升境界
**市建立健全了督查、考核、補課等制度,做到了有學習配檔、有學習材料、有學習筆記、有心得體會、有學習制度、有檢查考核辦法和措施,保證了學習內容、時間和學習效果,有效提高了主題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一是抓好理論學習。組織宣傳文化系統廣大干部認真學習了黨的三代領導人和胡錦濤總書記關于群眾路線、群眾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宣傳文化工作貫徹群眾路線的重要文獻,普遍提高了政治素養,在理論上武裝了自己,增強了把握群眾路線的能力。同時,還把學習理論與學習業務知識結合起來,加強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工作技能和業務知識等相關內容的學習。
二是相互交流提高。采取召開座談會、心得體會交流會、理論學習討論會等方式,相互交流,促進學習。通過學習、討論、交流找準了在執行群眾路線、開展群眾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問題引路深化學習,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三是活化學習方式。在主題教育活動中,采取集中學習、專家講解、領導上黨課、知識競賽等方式活化學習的同時,組織了宣傳文化系統干部職工相互交流、參觀、學習,推動領導干部學習群眾路線、貫徹群眾路線,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三、廣泛征求意見,深剖問題根源,確保主題教育活動實效在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中,**市緊緊圍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如何更好地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眾文化權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宣傳文化戰線思想觀念、工作決策、方法手段、政策措施、制度保障、載體平臺、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面向全市各界干部群眾,重點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務對象和基層干部群眾,公開征集對方面的意見建議。
一是真心實意找問題。在“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大討論活動中,組織宣傳文化系統干部職工,結合工作實際,對照上級要求,查找自身在執行群眾路線、開展群眾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將查擺問題目標清晰化、內容具體化、標準細致化、活動程序化。以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為鏡子,照思想、照工作、照紀律、照作風,找準找全問題。在主要領導與班子成員之間、班子成員與中層干部之間、一般干部與一般干部之間、黨員干部與非黨同事之間談心交心指問題活動,通過交流談心,誠懇地指出各自存在的問題和具體的表現,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共同查擺問題。開展了“工作表現大家評”、“目標差距群眾論”、“發展思路大家辯”和 “我為您建一言”等主題征求意見活動,并采取電話溝通、電子信箱、留言條等方式找問題,較好地解決了“當面不好說”、“不便說”的問題。
二是廣開言路征求意見。在**政務網、**之窗網等網站上開設了“您的建議,我們的動力——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三問于民’大家談”專欄,廣泛征求社會各層面的意見和建議。設立**廣電臺新聞熱線和《今日**》讀者熱線兩部熱線電話,聽取各界意見和建議。在“網上民生”欄目廣泛征集干部群眾對宣傳文化工作的意見、建議。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放征求意見函,廣泛征求意見。
三是深入細致挖問題。主題教育活動領導小組成員根據各自分工,分頭到所聯系的鄉鎮、部門和文化企業進行調研,通過召開意見懇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形式,廣泛征求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各級宣傳文化戰線干部職工利用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及下基層調研時機,走進田間地頭、企業車間,面對面了解群眾、服務群#from 本文來自學優網http://www.gkstk.com end#眾。深入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意愿。包村干部通過“民情日記”,深入了解群眾所想、所需。主題活動中,宣傳思想文化相關部門出動3600余人次,通過實地察看和座談了解等方式,走訪群眾1萬余人次,了解基層群眾的基本生活情況和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為活動的深入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創新宣傳思想文化下基層行動,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市堅持把群眾路線貫穿于理論武裝、輿論引導、文明創建、文化建設的全過程,著力把聲音傳向群眾耳朵,把話筒伸向群眾嘴巴,把鏡頭拉向群眾心窩,把舞臺搬向群眾院落,真正實現文化惠民富民。
一是全面實施文化惠民利群工程。開展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開展“精神塑造”、“文明素養培育”、“未成年人建設推進”、“新**人融 合”、“優美環境育人”、“先進文化服務”、“文明創建示范”、“社會誠信建設”、“城鄉文明一體化”九大工程,舉辦活動150多個,參與群眾16萬人次,誠信、和諧、文明、健康的社會新風尚逐漸形成。積極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建設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重點建設骨干文化設施、重要文化工程的同時,將財力向基層傾斜,在全市17個鎮區街道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4處,全部達到三級以上標準,在全市農村社區建設農家書屋218處,農村文化大院248處,覆蓋率分別達到85%和100%,解決了基層群眾看書難、看報難的問題。完善公共文化場所免費政策體系,使各種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真正走向大眾。通過送科技、送文藝、送圖書下鄉等多種形式,拉近同群眾的距離,為群眾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務,以“真下”促“真改”、以“真心”換“真情”。大力組織舉辦農民文藝匯演、書畫展、歌詠比賽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組織了健身舞免費培訓班,培訓300多人次,開展送電影下鄉和送戲下鄉工程,截止目前,送電影下鄉8000場次,送戲下鄉200場次,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增強主題教育活動效果。
二是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在電視臺開辦《記者走基層》欄目。圍繞民生、重點工程、新農村建設、環境整治、社會文明等中心工作和上級臺約稿認真選題,制定采訪報道計劃,加大報道密度,讓群眾真實感受到記者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在《今日**》報社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大型新聞 采訪活動和編輯記者“四進”活動。把深入群眾、服務群眾貫徹始終,把解決問題、關注民生貫穿始終,查民情,訪民生,解民憂,向群眾學習,為群眾服務。組織編輯、記者帶著課題、帶著任務、帶著感情,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結合下基層、接地氣、問民生,開設社區版、村事版、“第一現場”、“田間地頭”、“群眾心聲”、“基層掠影”等專版專欄。把版面留給群眾,熱情飽滿地為群眾鼓與呼。新聞媒體結合自身特點,建立健全新聞媒體聯系鄉鎮(街道)、采編部門聯系村(企業、社區、學校)、采編人員聯系市民三個層面的“新聞聯系點”制度,使“走轉改”活動制度化、常態化。開展活動以來,新聞戰線跑遍全市,播報走基層新聞300余條,刊發走基層新聞稿件600多篇。
三是積極組織好主題活動征文及演講比賽。發動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干部職工緊扣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主題,緊密結合“三個誰”大討論和“四查四看”活動,結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實際,積極參加“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征文和演講比賽活動,組織主題活動征文10篇參加**市征文比賽,獲得1個一等獎,2個三等獎。在**市組織的主題活動演講比賽中,由我市選送的易哲演講《走基層感受時代變遷進一線傾聽百姓心聲》獲得演講比賽三等獎。
五、建章立制,把握導向,構建“三個一切”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
開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是一項綜合性、長期性、系統化的工程,必須堅持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完善機制、整體推進,真正把“三個一切”群眾路線活動打造成群眾滿意工程。
(一)建立機制,推進活動。突出抓好“三機制一考核”:一要建立領導督辦機制。根據“三個一切”群眾路線特點,通過定期調度、到責任單位調查研究、組織檢查指導等形式,督促各項工作的解決和落實。二要建立部門責任機制。根據“三個一切”群眾路線活動辦公室的總體安排,責任落實到相關的部門和單位,建立起主要領導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三要建立聯合督查機制。市委宣傳部加強對“三個一切”群眾路線的督查,定期通報情況,強化激勵,促進落實。同時抓好考核落實,市委宣傳部在日常督導的同時,注重對主題活動的考核,將考核結果運用與宣傳文化年度考核結合起來,促進了主題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二)加強督導,把好導向。“三個一切”群眾路線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措施的落實,采取定期督查、重點督查方式,加強督導檢查,確保“三個一切”群眾路線活動開展有序。要發揮好簡報、電臺、電視臺、網站的輿論導向作用,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和經驗。
(三)堅持開展活動與推進工作有機結合。各部門要統籌協調,合理安排,正確處理好開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活動與推進部門業務工作的關系,達到開展活動與推進各項工作“兩不誤、雙促進”。工作中,要始終做到“三個貫穿始終”。一要把調查研究貫穿始終。要引導宣傳文化系統廣大干部把調查研究作為一種自覺行為,廣泛深入接觸基層干群,找準部門業務工作與開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活動的最佳結合點,最大限度地發揮好部門為民服務的職能作用,指導、檢查、推動群眾工作深入開展。二要把為民辦實事貫穿始終。要牢固樹立發展觀念和服務理念,把辦好惠民利群實事作為開展“三個一切”群眾路線活動成效的落腳點,作為檢驗部門業務工作開展情況的重要依據,以活動促工作,以工作推動活動深入開展。三要把建章立制貫穿始終。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切實解決好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不符合群眾意愿的思想觀念、發展規劃、方式方法、服務態度等方面的問題,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有利于提高群眾滿意度的長效工作機制。
走群眾路線范文:
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表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人民是歷史的主體,歷史不是由神靈引導,也是哪一個英雄人物創造的,而是決定于我們最廣大的勞動人民之手。人民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性質。中國共產黨歷來都高度重視人民的盼望和需求,切實維護人民利益。早在中共八大上,黨中央就提出了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產力不能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要的矛盾,為此,在黨的領導之下國家大力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生產力,以適應人民群眾日益蓬勃發展的物質文化需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帶領之下,國家進行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奇跡般的發展,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的生活得到了以往難以想象的提升和飛躍。這正是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了自身的奮斗目標的切實體現。
當前,全黨全國都在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其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蘊含了深厚思想,一陣見血地把黨的奮斗目標概括了出來,全黨上下無比認真學習領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到具體工作之中,切實關注并解決民生問題,讓人民在物質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時能夠享受到完善的社會福利,愉快和諧的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正是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的動力和奮斗的目標。
走群眾路線心得體會范文:
群眾工作路線是我黨發家和發展的傳家寶,既有理論上的成熟,更有實踐上的檢驗。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不管時代怎么變革,經濟如何發展,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不能變,否則,我們就會丟掉執政的土壤、喪失執政的根基。
“群眾路線”不是紙上寫寫、嘴上說說、墻上掛掛的空洞理論,顧名思義是“路線”其要義重在走?;鶎痈刹渴屈h直接面對群眾的媒介和窗口,走“群眾路線”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穩不穩、路子寬不寬,關系著民心向背,左右著黨群脈動。
黨的群眾路線沒有捷徑可走、技巧可挖,要保障不走樣、不走調,基層干部急需提高三種“走”的能力。
必須提高走“服務路線”的能力,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為人民服務、使群眾得利,基層干部要真心實意當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在涉及民生、民富、民難的問題上,切實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幫、民求我應”。
必須提高走“發動路線”的能力,黨的所有工作和一切發展都需要群眾參與,基層干部要發揮“宣傳機”和“播種機”的作用,通過建立黨群思想溝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見、建議的新平臺,把群眾組織和調動起來,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群眾集體的意志。
必須提高走“傾聽路線”的能力,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是改進黨的領導、實現科學執政的最好助推劑,化解“老不信”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懷揣包容之心,傾聽不同意見,從牢騷話中找尋“表達意境”,從質疑聲中聽出“畫外之音”,在抨擊語里發現“訴求真意”,很多時候傾聽是最好的溝通,退步是最大的尊重。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