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題
1、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的模仿。
錯誤。該觀點屬于教育心理起源說,雖然那看到了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卻沒有看到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把人的意識混同于無意識模仿,導致了教育的生物學化。所以,該觀點是錯誤的。
2、教育決定著人的發展。
錯誤。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但是這種主導作用是有條件的。該觀點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視了其它因素對人的發展的印象作用。
3、教育對社會發展有巨大作用,可以決定社會發展方向。
錯誤。教育對社會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等方面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部可能決定社會發展防線個,社會發展方向是由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決定的,教育在這種矛盾運動中只起加速或延緩作用。
4、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同步進行。
錯誤。教育受社會發展制約。但也具有相對獨立性。其獨立性表現之一是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也可能超于一定的政治經濟水平。
三、簡答題
1、教育具有哪些社會屬性?
答:教育的社會屬性主要有:永恒性;歷史性;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相對獨立性。
2、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
1)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
2)教育受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3)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3、簡述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
答: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制約教育目的、課程社會與教育內容、教育發展的 規模與速度、學校結構以及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勢幾方面;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學只是技術再生產的手段、教育是生產科學只是技術的手段三方面。
4、簡述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相互制約性。
答:1)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它決定教育的性質,具體表現再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的權利幾方面。
2)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教育通過培養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幾方面。
5、為什么說教育救國論是錯誤的?
答:1)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它部能決定政治經濟發展的方向,不能稱為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2)教育救國論企圖在不觸動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從改造教育入手,實行清明政治,富國強民,實際是行不同的。我國歷史上出現的教育救國論皆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