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單位行測考試中,考生會發現閱讀理解里面經常出現一下提問方式,即:“這段文字意在說明”、“這段文字意在強調”、“這段文字意在表明”。很多考生看到后就想當然地去尋找作者的寫作意圖,即對文段進行引申,尋找言外之意。由此選出的答案總是疑問重重。其實,判斷一道題是意圖題還是主旨題不能只看問題中有沒有“意思”這個詞,還要看后面。有“強調”、“說明”、“表明”之類的詞時,應當為主旨題。下面,和小編練習幾道例題,加強記憶吧。
例題1:
一種經濟理論或者經濟模型是對經濟現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現實簡單。理論要舍棄不重要的東西,至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取決于經濟學家的假設,假設不同,提出的理論也不一樣。經濟學家們對同一現象往往有很多理論的解釋,主要就是因為強調的東西常常不一樣。因此,理論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爭辯,可以錯,也可以被推翻。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如何發展經濟理論B.經濟理論的內在本質
C.經濟理論的主要功能 D.如何看待經濟理論
正確答案:D
例題2:
云南地處世界兩大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交界處,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在云南迅速過渡到低海拔的馬來半島。云南的大部分河流都是南北走向,熱帶動植物隨著北上的濕熱空氣,一直深入到云南的大部分地區。因此,云南在4%的國土面積上擁有全國50%以上的植物種類、70%以上的動物種類和80%以上的植被類型。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云南的地形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 B.云南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很突出
C.云南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 D.云南的氣候與生物多樣性的聯系
正確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