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市租舍明德小學學校簡介
一、學校概況
學校占地面積27014㎡,其中校舍建筑面積8714㎡,綠化面積10540㎡,2012年1月上劃為縣直屬公辦寄宿制學校。除滿足租舍村民小組學生就讀外,西一鎮轄區鄰近租舍村的長沖、勒色、攀枝、中和、四個村委會一到六年級的學生也并到該校就學。目前,學校設學前班到六年級共有20個班、837名學生817名住校生;有教職工46人,其中教師44人,后勤工人2人;教職工學歷為:本科學歷教師27人,專科學歷教師15人,中師學歷教師4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學生中,彝、傣、苗等農村少數民族學生占學生總人數的95℅以上,是一所典型的農村民族寄宿制學校。
學校自2012年薄改項目及彌勒市現代化學校融資項目實施以來,配有完善各種教學設施設備,各功能室全部配備了新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和儀器設備,學校內做到網絡全覆蓋、安全監控無死角。建有一塊Led電子大屏及校園終端發布系統一套;電子教室21間,全部配有電子白板;建有48座云終端計算機教室;48座錄播教室;40座科學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學生沐浴室、教師廉租房。運動區有4塊籃球場、12張乒乓球桌及一批優質的運動器材。并配備了辦公用電腦 41臺,Dv一臺,照相機8臺,復印打印機3臺。是一所可容納768名寄宿學生,在校學生1000人的集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為一體的農村寄宿制小學。
二、學校辦學理念及核心文化
學校自擴建以來,就確立了:以德育工作為首,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以明德項目實施為載體,促進學校科學發展;以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為目標,繼承和發揚阿細民族文化為學校辦學特色,促進學校有效發展的“德育為首、科研興校、生態立校,發揚民族文化為特色”的辦學理念。明確了“創辦明德文化內涵豐富,阿細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農村寄宿制特色示范學校”的辦學目標。
三、強化明德特色,實施全人教育
(一)轉變學生評價制度,搭建新的發展平臺
以往的學生評價方式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分數論英雄,只評選1.2.3名。從建校以來,我們轉變了學生的評價制度,把關注學生的分數轉變為關注學生的各種發展。開展“小明星”評比活動。各班在主動墻上開設“我最棒”、“明星小舞臺”、“成長樹”等板塊,把孩子的亮點展示出來,還設置了每學期的學困生中“進步獎”,只要學生有進步,我們就對他們進行獎勵,讓他們也有機會和其他同學站在同一個領獎臺上,讓每個孩子都有獲得獎勵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二)挖掘校園文化建設內涵,創設體現明德理念的育人環境
我們以學校校名作為獨特的資源來開發,解讀“明德”,建設“明德”文化。以“明德”為載體,加強6個方面品質的養成,通過 6個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自覺自悟,達到完善的境界。通過 6種品質和 6個習慣的培養,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在學校大門通道兩側創設了“明德文化石”,鐫刻上六種品質和六種好習慣的培養目標,讓走進校園的每一位師生都能清楚的了解學校德育的培養目標,營造明德文化氛圍。
1、實施6+6德育管理模式,成就學生美好人生
通過反復研討,我們結合中國十大傳統美德以及新時期的要求,對“明德”進行了更深一步的闡釋——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我們把明德的內涵解讀為:
明孝、明仁、明義、明禮、明智、明信六種傳統美德;我們認為,良好的習慣將會成就一個美好的人生。針對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代發展的需求,我們提出了六種成就美好人生的好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結合小學教育的特點,我們將“6+6”管理模式進一步具體化,不同年級有不同的培養重點,一年級以“明孝”的品質培養和“積極主動”習慣培養為主;二年級以“明仁”的品質培養和“以始為終”習慣培養為主;三年級以“明義”的品質培養和“要事第一”習慣培養為主;四年級以“明禮”的品質培養和“雙贏思維”習慣培養為主;五年級以“明智”的品質培養和“綜合統效”習慣培養為主;六年級以“明信”的品質培養和“不斷更新”習慣培養為主進行德育教育貫穿,通過六種品質和六個習慣的培養,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2、各班傾力打造自己的班級文化,每月一換的主動墻,每周一展的學生書法展,個性化班牌、宿舍牌,在教學樓樓梯墻面上設了學生作品展。讓教室、宿舍成為學生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場所。各年級展現師生風采,每月一期的年級展板中展示了本月的工作重點、開展活動及精彩瞬間等欄目,通過展示讓各個年級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也讓師生得到了展示的平臺。
3、學校還在教學樓上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創設一層樓一個主題的樓道環境。
4、在校園中創設了“阿細民族文化長廊”、校園特色展板、年級活動展板充分展現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和特色。
努力建設內容豐富多彩,格調健康向上,既充滿生機活力又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校園文化,實現“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強化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達到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每一棵樹木能育人”的目標。形成學校濃厚的文化氛圍;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健康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三)開展各種活動,落實全人教育理念
校園活動是寄宿制學校生活的靈魂,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平臺,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因此,我們結合明德項目學校的特點和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實施明德項目全面落實全人教育理念。
(1)、開展“勞動服務”“美化綠化校園”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懸掛“愛心養護卡”和建設“愛心小花園”;開展“食堂服務小幫手”活動;開展學生個人衛生自理活動;走進社區義務勞動服務,對租舍村龍潭及四周的綠化區、新農村主干道、兩邊人行道及周邊的垃圾進行大清理、大掃除,在社區中樹立起了新的文明素質、文明行為和文明形象。
(2)、開展“中西方經典文化誦讀”系列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品德修養。每年舉行“中西方經典文化誦讀比賽”,讓學生在讀美文、誦詩經、演經典中懂得感恩人,學會尊老愛幼,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知識之余,各方面的潛能都得到挖掘和塑造。一是開設十多種興趣小組,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二是利用晚間輔導時間開展年級主題活動;三是結合各種節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活動,四是在每年的4、5月份開展明德學校的創意智能競賽活動,“變廢為寶”小制作、書法競賽、作文競賽等活動。
總之,在明德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我們不壓制每一個學生的興趣苗頭,不扼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細胞,全力扶持每一個學生的特長發展、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