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題。
請圍繞“創新的根基在文化”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自選角度,字跡工整,1000字左右。
【參考范文】
創新的根基在文化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的口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響亮。創新的腳步,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急促。創新驅動發展,文化驅動創新。談及加快創新的話題,自然離不開投入的增加、科技的突破和政策的跟進、制度的變革。我以為,不可疏忽的還有文化的進步。創新的根基,還在全社會的創新觀念、創新心態和創新素養。
創新,還應當涵養一種定力,發展定力。幾十年高速增長形成的發展定勢,當下中國經濟轉型面臨的嚴峻挑戰,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呈現的難得機遇,形塑著地方的發展意識。GDP崇拜,數字化考核,行政性干預,也在扭曲著企業的創新心態。于是,我們看到了跨越發展、彎道超車的不少成功經驗,也看到了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種種短期行為。或是專走捷徑,沉湎于拷貝他人版本,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山寨現象四處泛濫。新技術新產品剛一露頭,就有仿冒者接踵而來,給研發者帶來累累損失,使創新者心生重重顧慮,“不創新等死,要創新找死”。或是不惜代價,一再以市場換技術,引進再引進,心安理得地滿足于暫時分享外國先進技術帶來的短期紅利,自我標榜的國產化,也只是一個堂皇的裝潢而已,幾十年過去,市場讓出去了,真正的核心技術還是一片空白。中國制造要走向中國智造,我們首先要跳出的就是這樣的創新陷阱。
創新的根本和底蘊,還是全社會的素養,不僅指科學素養,更重要的是人文素養。在發展和就業的倒逼中,我們習慣以實用主義衡量創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由此傾斜于專業才干的培養。這也無可厚非。而改革和創新的導向,則另有更高的要求,著眼于每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尤其不可或缺人文精神的熏染和終極關懷的啟迪。知識固然十分重要,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寶貴的是素養。
知識結構和學術視野的開拓,為科技創新打開更廣闊的天地。不斷出現的交叉學科,已經引發人類對世界認知在觀念和實踐中的深刻變化。審美意識和形象思維的提升,為科技創新插上更有力的翅膀。“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審美素養的積淀,當會大大增益于激發蓬勃的創新思維。價值理性和道德情操的陶冶,為科技創新生發更人性的光輝。對生活真諦的叩問,對存在意義的追尋,無疑是科學工作者強大的精神支持和正確的研究導向。
創新驅動發展,既是形勢所迫,也是大勢所趨。只爭朝夕,快馬加鞭,還當登高望遠,固本培元。創新所向,不僅是科技進步,也不僅是經濟增長,它的深層價值,更在于發展方式的變革、民族精神的高揚和文化力量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