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在網上搜索“高考助考”等關鍵詞時,記者發現,一些五花八門的“助考神器”:顯影碳粉、透視眼鏡、針孔攝像機、無線耳機、隱形鋼筆……高考舞弊的高科技化特點越來越明顯。
“高考舞弊的集團化特征也越來越明顯。”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中心副主任兼二處處長高升告訴記者,舞弊團伙的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而且團伙內的分工越來越精細。以2013年高考為例,考試機構與公安機關緊密配合,共打掉“助考”犯罪團伙8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43名,收繳無線電作弊器材2700余套。
職業化是高考舞弊的另一特點。高升說,高考被一些不法分子視為有利可圖的“唐僧肉”,通過高考舞弊來獲取非法利益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固定職業和生財之道,形成了黑色利益鏈。近年來被揭露的一些大規模集體舞弊案,背后幾乎都有“職業舞弊者”的身影。就在高考前夕,記者聯系上一個提供替考服務的賣家,該賣家聲稱“常年提供替考服務”,且服務流程化:“提供資料,幫忙找槍手,支付首付50%,安排見面,見面滿意,參加考試,成績出來,支付余款。”
“內部化也是當前高考作弊的特點之一,如極少數考務工作人員考前竊取試題進行販賣。”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羅立祝說。對此,有研究者表示,因為存在地方利益,個別地區在高考中存在地方保護現象,曾出現過教師、校長在監考過程中集體“助考”的情況。曾經轟動一時的湖南嘉禾一中高考舞弊案、吉林松原市高考作弊事件等,都有內部人員參與,這種現象應堅決予以打擊。
違規懲處不力,是高考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這是一些研究者的共識。羅立祝表示,高考舞弊的處罰顯得過于寬松,少數考生敢于僥幸冒險不足為奇。高升說,我國全國統一教育考試規模龐大、功能重要,但建國后始終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予以規范。
鋌而走險背后的驅動力更值得反思。“高考舞弊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高考能給個人帶來巨大的現實利益回報。高考與個人的文憑證書、就業、收入、聲望地位等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是一種高利害的考試。”羅立祝說。
【材料2:】
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明確表示,將重點打擊利用無線電設備在考場內外串通作弊、替考和有組織的團伙舞弊等嚴重違規違法行為,對高考作弊行為“零容忍”。
3日,記者從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獲悉,為了封堵高考舞弊,2015年,河南省將對違紀作弊考生分別給予取消其當次單科、全科成績、錄取資格或學籍的處理,情節嚴重的給予??紘医逃荚?至3年的處理,并將其違紀作弊行為記入誠信檔案。對違規參加高考的高中非應屆畢業在校生,應屆畢業當年不得報名參加高考。
在河南洛陽,防高科技手段作弊的“神器”—一架價值幾十萬元、飛行高度達500米的無線電監測無人機將投入使用,對考場周圍的無線電電磁環境進行監控。
在北京的高考考場中,佩戴蘋果智能手表(Watch)的考生或將被視為作弊。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市教育考試院日前發出提醒,考生可自行攜帶手表看時間,但僅限于有計時功能的手表,時下流行的Watch禁止帶入考場。
而在湖南,教育部門亦對考生的穿著、佩戴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今年對考生穿著、佩戴的要求也更嚴格了,學生不能穿校服進考場,不能攜帶通訊工具、電子設備等,考點將有專門設備對考生物品進行安檢,讓各種高科技作弊產品無所遁形。”湖南省教育考試院院長詹小平說。
結合材料,聯系實際,就遏制高考舞弊現象提出你的解決措施。
要求:具有針對性,可行性,且條理清晰,表述準確,300字左右。
【解析】
結合材料,聯系實際,就遏制高考舞弊現象提出你的解決措施。
要求:具有針對性,可行性,且條理清晰,表述準確,300字左右。
要想從根本上遏制高考舞弊現象,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法律漏洞,加大懲處力度。當前打擊高考作弊存在法律空白,懲處力度不夠。違規成本不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現行法律的缺失,打擦邊球,伺機作案。事后,相關人員得不到應有的懲處,反而助長不法分子再次作弊的氣焰。
二、教育工作要走出教利化的怪圈。淡化高考效益,轉變教育理念,讓高考成績與高中教育工作任務評比脫節,消除地方保護思想滋生的土壤,引導學生增強綜合能力,根除高考作弊思想。
三、家庭教育轉變觀念,從高考成才轉變到個性成才的理念上來,家庭教育淡化高考,家庭幫助學生作弊的土壤也就能消失。
四、營造公平、公正、誠信的社會氛圍。人才招錄不“唯學歷是用”,逐步樹立能力決定一切的人才招聘機制,堅決鏟除各種違規、造假行為,建立整個社會的誠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