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查目標
碩士入學考試復試科目《綜合自然地理學》的考試,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有關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開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歸納總結50分;綜合分析能力30分;知識運用2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簡答題:5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論述題: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分析題:1小題,共20分
三、考查范圍
第一章緒論
綜合自然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地位。綜合自然地理學形成與發展的幾個階段。我國綜合自然地理學的近期發展狀況。
第二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認識發展的各個階段及特征。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及能量基礎。自然地理環境的結構。自然地理環境物質循環的基本形式。自然地理環境的發展演化。景觀生態建設原理。
第三章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地域分異概念、地域分異的因素、基本規律、地域分異的規模及各地域分異的基本表現形式。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非緯度地帶性(非地帶性)分異規律。垂直地帶性分異規律。高原地帶性和三維地帶性分異規律。地域分異規律的相互關系。
第四章綜合自然區劃
區劃的概念和類型、綜合自然區劃的原則與方法、綜合自然區劃單位的等級系統。雙列等級系統、中國主要的綜合自然區劃方案。
第五章土地分級與分類
土地概念辨析。土地分級與土地分類的概念辨析,土地分級單位的識別,土地分類的標志;土地結構、土地要素的組成結構、土地演替結構、土地空間組合結構的概念及特點。土地結構研究的應用。
第六章土地評價
土地評價概念及原則;土地適宜性評價;土地潛力評價;土地經濟評價。
第七章土地變化科學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方法、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驅動因子、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環境效應。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人地系統的影響極其調控。
第八章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
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發展的影響;人類發展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九章綜合自然地理學的應用研究
綜合自然地理學為農業服務的研究;綜合自然地理學為工程建設與城市建設服務的研究;景觀生態建設研究;區域開發研究;生態建設與生態評估研究;自然災害綜合研究。
四、樣題
一、簡答題:5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1、舉例說明什么是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簡述人類對地域分異規律的認識歷程。
3、綜合自然區劃中,為何要遵循綜合分析與主導因素相結合的原則?
4、簡述土地分級與土地分類的關系。
5、簡述土地評價研究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二、論述題: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南方山地丘陵區土地退化的原因分析。
2、如何理解自然地理過程的統一性?
三、分析題:1小題,共20分
1、以某地為例,說明中尺度的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如何為區域農業生產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