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全國各地的事業單位的筆試以及國考省考的筆試中,常識是必考部分,尤其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更是考的很多,大多時候還會結合一些時事政治的熱點來考,因此留心生活中的新聞熱點,了解時事背后相關的基礎常識,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就可以更加有效的應對考試了。所以本篇結合“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的新聞熱點,在學習了“二十四節氣”相關知識后,帶大家來看看真題中是怎么考察的,機智的你是不是能得滿分呢?
【真題再現1】下列節氣不在春季的是()。
A.谷雨 B.驚蟄 C.清明 D.白露
【答案】D。解析: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春天的六個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白露是九月的第一個節氣,屬于秋季,所以選D。
【真題再現2】下列關于“二十四節氣”敘述正確的是()。
A.立春預示著氣溫將快速回升,植物將活躍生長
B.小滿表示水稻灌漿,離收獲期不遠
C.大暑為6月22日附近,太陽高度最大,氣溫最高
D.霜降說明該日一天中最低氣溫降至0度以下
【答案】D。解析:立春,為春季開始之節氣,氣溫回升,但植物將活躍生長時期是驚蟄之后,故A錯誤;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水稻灌漿期開始于水稻開花之前,故B錯;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故C錯;霜降,說明該日一天中最低氣溫降至0度以下,有結霜現象,故D正確。
【真題再現3】為了方便記憶我國古時歷法中的二十四節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編有二十四節氣歌,其第三句為“秋處露秋寒霜降”,其中“處”的意思為()。
A.秋季結束 B.正當秋季
C.霜降之際 D.夏季結束
【答案】D。解析:“處”為“結束”的意思,“處”即“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意為夏天即將結束。因此本題選D。
【真題再現4】下列關于二十四節氣說法錯誤的是()。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現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節變化
C.驚蟄、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
D.小滿、芒種與農作物成熟和收成相關
【答案】B。解析:二十四節氣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反映季節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來表明季節,劃分一年為四季的。
第二類是反映太陽高度變化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第三類是反映氣候特征的:(1)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反映氣溫變化和熱量狀況,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2)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3)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第四類是反映物候現象的:(1)小滿、芒種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2)驚蟄、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驚蟄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蘇,來預示春天的回歸。清明反映氣候溫暖,天氣清和明朗。故本題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