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網絡購物、跨境電商等網絡概念和營銷方式的發展,一些傳銷組織采用所謂“微商”“電商”“多層分銷”“消費投資”“旅游互助”等名義,以高額回報為誘餌,發展人員形成上下線關系,推銷產品和服務,從事傳銷活動。特別是一些境外傳銷組織,向境內群眾推銷境外產品和服務,通過境外網站用外幣結算或者直接到境外交錢加入,以逃避境內法律法規和執法部門的約束和監管,行為更加隱蔽,甚至以合法、受支持的新興互聯網企業面目示人,導致眾多人上當受騙。
新型傳銷活動打著各種網絡新概念和新型營銷方式的旗號,利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寬松市場環境,采取虛假、夸大宣傳的方式以及潛在的高額回報誘惑群眾參加,通過發展人員,繳納費用維持運作,蒙蔽性、欺騙性極強。這種模式違背價值規律和誠信原則,且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一旦資金鏈斷裂,加入者將面臨嚴重損失。國內消費者購買境外服務或產品,到境外或通過境外網站交錢參與活動,其合法權益無法得到國家法律全面保護,且介紹或參與傳銷活動本身就是違法行為,屬于被查處的對象,風險自擔,責任自負。
這就需要廣大群眾切實提高守法意識和風險意識,防止成為傳銷鏈條的一環,從上當受騙者成為參與傳銷的違法人員,損害個人信用和聲譽。同時,應理性選擇合法投資渠道,不要被所謂“快速致富”誘惑。一方面應慎重尋找投資對象,選擇網絡加盟商、渠道商之前,不但應查詢其登記注冊、經營資質等基本信息,還應認真分析其利潤來源,判斷所謂高額回報是否符合正常經營規律;另一方面,多方了解投資項目,對網上宣傳的基金、股權、股票等,應通過證監、銀監、工商等部門核實,了解國家對其是否設定準入門檻、有無限制性規定等。遠離傳銷陷阱,避免財產損失,對發現和掌握的傳銷違法犯罪活動線索,可積極向當地工商、公安機關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