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況
人類學研究人類文化的多樣性,關注傳統與現代以及未來交織互動的當代人類學是一門令人興趣倍增的學科,同時也是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學科。今天在很多諸如扶貧發展、旅游資源開發、傳媒和廣告、市場調查、教育、公共健康、文化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活動中都能見到人類學者的身影。在國際知名學者閻云翔(華東師大紫江學者2007-2011)和Nicholas Tapp(王富文,華東師大特聘教授)的積極推動下,2012年,華東師范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在2009年建立的人類學民俗學研究所基礎上單獨建所,由王富文教授擔任首任所長,現任所長為黃劍波教授。研究所現已有7名專職教師及1名兼職教授,這些畢業于英、美、法、加、港以及大陸知名大學的人類學者組成了一支富有國際化色彩的人類學團隊,他們的研究項目覆蓋了族群、宗教、視覺、經濟、食物、發展等領域,同時這支團隊還承擔了華東師大第一個“全英文碩士(人類學)創新項目”,已完成10門全英語人類學專業課程的建設。2015年已招收第一屆全英文碩士生4名。
過去幾年中我所教師在多種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其中包括《當代人類學》,《美國人類學家》等人類學領域的世界頂尖刊物。此外,我所教師還被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聘為項目評估專家。我所人類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年限為3年,其中包括6個月的田野調查研究,教學采用漢語、全英語或雙語授課,教學內容緊跟國際人類學學科發展的步伐,因上海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教師的國際化背景,學生還有大量的機會與來訪的海外人類學者進行直接交流,歡迎跨專業報考。博士課程學習可在博士學位修讀的第一年或一年半之內完成。博士階段的核心訓練是為寫作博士論文而進行的至少一年的田野調查。畢業論文可根據學生自己的意愿,用中英文撰寫皆可。但若采用英文寫作,則其正文內容應達到8至10萬字,不包括腳注、附錄以及參考書目。同時,論文必須是基于原創研究,且具備創新觀點、全面的文獻綜述以及清晰而良好的文字表述。
主要研究方向
01 族群與宗教人類學
02 都市與應用人類學
主要導師【適用2018年招生】
黃劍波 劉琪 吳旭 何瑞雪
專業課程
課程設置包括《人類學理論史》、《人類學方法》、《文化人類學》、《政治人類學》、《經濟人類學》、《視覺人類學》、《宗教人類學》、《食物人類學》、《區域民族志》和《人類學經典》等必修和選修課。
研究生畢業后主要去向
大專院校、跨國公司、新聞媒體、政府部門以及其它企事業單位。
專業希望招收具有何種專業背景的考生
人類學專業及跨專業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