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遼寧省遼陽市老太鮑迎春因為冠心病來到遼陽市中心醫院救治,卻2次被查出“艾滋病”。該院4名醫生因為涉及將艾滋病檢測結果告知家屬等問題受到處分。(12月13日 中國新聞網)
前幾天新聞才報道成都一男子“被艾滋”等死7年,搞得家破人亡,結果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烏龍事件,無獨有偶,遼陽市的老太鮑迎春因為要治療冠心病,也“被艾滋”了一把,好在經過家屬的強烈要求進行了第三次檢查,發現竟是一場烏龍,最后成功實施心臟搭橋手術的鮑老太健康出院,涉事的4位醫生也被遼陽市衛計委給予不同程度的處罰。
按理說,心臟手術成功了,身體也恢復了健康,鮑迎春一家本該歡天喜地,可老人卻并不高興,甚至還吃上了抗抑郁的藥。原來,“被艾滋”一事雖水落石出,可事情并未結束,醫生不僅在病人尚未確定委托人的時候擅自將艾滋病檢驗結果告知家屬,更是當著病房所有患者說出鮑迎春有艾滋病,導致健康出院的鮑老太仍然受到鄰里相親的排擠和歧視。我們不禁疑惑,就算艾滋病一事屬實,難不成醫生就不用保護病人的隱私了嗎?
艾滋病本就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疾病,檢查檢驗工作絕不能掉以輕心,保護患者隱私更是每個醫生的職業操守,怎么就在未經病人允可的情況下廣而告之,實在是于情不合、于理不通。再者,鮑迎春“被艾滋”一事也的確蹊蹺。遼陽市中心醫院給出的文件顯示,經市衛計委調查組核實認定,是醫生偽造了鮑某的病例,4名涉事醫生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但筆者納悶,醫生與患者并無深仇大恨,為何非要偽造病例來恐嚇病人?究竟是醫生的擅作主張、蓄意偽造?還是檢查的某個環節出了紕漏,讓醫生背了鍋?
顯然,無論是哪種情況,后果都很可怕。如果是醫生的自作主張,那么這樣的醫生有違醫德,絕不能輕饒,更不是通報批評或是警告處分就可以不了了之的。可是,醫生此舉背后究竟有何目的,偽造病例、拖延手術對于醫生能有什么好處?這一點仍是未知之謎。如果是檢查環節出錯,那么很可能醫院混淆了檢測樣本,因此讓根本沒有患上艾滋病的鮑迎春檢測出了艾滋病,而讓那個患有艾滋病的人卻還蒙在鼓里,一旦這個人造成傳染,就是一場可大可小的衛生安全事故。
所以,就這一烏龍事件而言,通報批評醫生顯然不能平息眾怒。如果是醫生的蓄意偽造,那么意欲何為?如果是醫院的檢查有誤,為何醫生成了替罪羊。看似水落石出的“被艾滋”事件,醫院仍欠社會公眾一個說法、一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