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學院及2023年招生專業簡介
人工智能學院簡介
人工智能學院是文山學院立足信息化,面向未來,匯聚雄厚力量傾力打造的全新二級學院,于2020年在原信息科學學院及數學與工程學院的基礎上整合優化而來,現開設有人工智能(工科)、智能制造工程(工科)、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物理學(師范)四個本科專業。學院以“創新模式”、“創新教學”、“創新實踐”為引領,校企合作推進新工科專業建設,校校合作打造師范專業特色。學院擁有一支治學嚴謹、勇于創新、充滿朝氣的教師團隊,現有專任教師60余人,30%具有高級職稱,博碩士30多人,其中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研究生導師1人,校級名師工作室1個。近年來,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不斷提高,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0余項,地廳級項目30多項,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發表論文400余篇,SCI、EI和ISTP收錄的論文達到40余篇,出版教材2部,在計算數學、聲學材料、智能電子設計等科學研究領域均有突出成果和貢獻,在中學物理教育創新思維、中學數學教材教法等基礎教育領域,開始引領地方基礎教育,并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
學院現有教學實踐基地20多個,擁有計算機500多臺,建有普通物理、電路、人工智能和工業機器人等20多個實驗(訓)室,固定資產近2000萬元,未來兩年內,將增加投入近1000萬元用于專業建設,并以國家一流專業的標準進行建設。學院以培養學生成為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兼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職業遷移能力的培養,與行業和產業需要相結合,構建各專業課程體系,聘請校外行業和企業知名人士參與教學,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證考試和等級考試,提高就業信心和競爭力。每年均大規模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如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計算機應用競賽、大學生計算機作品競賽、基礎教育教學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近五年來,學生獲省級以上獎項超過100項。畢業生年均就業率均在90%以上,深受用人單位的喜愛和好評。
人工智能學院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將攜手共創美好智慧未來!
專業簡介:
一、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文山,面向云南,適應國家邊疆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戰略需求,培養具有高尚師德、深厚教育情懷,具備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知識更新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能應用數學與應用數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解決問題,熟悉中學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教學基本規律,能勝任中學數學教學,能結合教學實踐開展教學研究,能做班主任工作及團學工作,能在中學、教育機構等專業領域從事數學教學、教研及管理的骨干教師。
專業特色:1.師范特色鮮明,扎實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和教學基本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教學能力滿意度高。2.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每年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優異成績。3.教師隊伍團結有力,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比超過90%,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比超過50%,有云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名,二級教授1名。4.本專業與中小學形成了校-校合作機制,產生了合作“雙贏”,2021年獲得云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項。2021年本專業通過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第二級認證。
課程設置: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常微分方程、復變函數,初等數學研究等。
就業方向:報考數學類及相關專業方向研究生;中小學及職業中學的數學教師;企事業單位與數學研究、數據分析有關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二、物理學專業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文山,面向云南,輻射廣西,適應國家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和中學物理教育改革的需求,培養具有優良師德師風和深厚的教育情懷,有良好的物理學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有扎實的中學物理教學理論基礎和教學技能,有創新精神和中學物理教育創新思維,懂得中學生物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養成路徑,有科學的班級管理和育人理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扎根邊疆并勝任中學物理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專業特色:首創師范生培養的“中學物理教育創新思維”課程體系,培養具有教育創新思維的中學物理教師,課程體系建設獲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培育項目立項支持,教師團隊被認定為校級教學團隊,建有“文山州中學物理教育創新思維研究中心”,對中學物理核心素養和物理教育創新思維的研究和教學省內領先,是培養創新型中學物理教師的搖籃。本專業博士碩士教師占比超過70%,有研究生導師2人,云南省優秀教師1人,專業實驗室價值400多萬元,近年承擔教科研項目20多項,每年均有學生考上名校研究生,就業率名列前茅。
課程設置:中學物理教育創新思維系列課程、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固體物理等。
就業方向:報考物理類及相關專業方向研究生;普通高中、初級中學、職業中學的物理教師;網絡課程資源及教育軟件的開發;企事業單位與物理有關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三、人工智能專業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瞄準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堅持立德樹人,基于新工科理念,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注重學科交叉,關注智慧農業、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商業等行業應用,將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工智能實用技能人才和應用開發人才作為目標,建設具有西南地區先進水平的智能技術應用研究基地和產業賦能基地,建成適應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優勢特色專業。
專業特色:校企聯動構建“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培養實踐體系,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帶動專業建設,將項目式管理引入到課程、專業實訓、實習、畢業設計中。注重強化學生的人工智能建模與算法分析設計能力、解決農業、工業等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問題的實踐能力,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科學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能夠進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與設計、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究與開發、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和醫療人工智能等復雜工程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博士碩士教師占比80%,近年承擔教科研項目10余項,教育部立項的產學研項目有五項。
課程設置:人工智能導論、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數字信號與圖像處理、Python程序設計、算法設計與分析、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機器人控制技術、云計算和分布式計算、數字孿生、VR/AR技術開發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宜到人工智能產業鏈中下游企業中從事數據分析、挖掘和應用開發的相關工作;適宜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機器人、智能生產流水線、傳感器以及數據庫開發、Web等計算機專業領域建設、維護的相關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四、智能制造工程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專業結合云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高原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對智能制造人才的新需求,培養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智能制造工程領域,從事智能制造系統的分析、設計、集成、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潛質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為了培養更多智能制造相關專業優秀人才, 提供接近工程實際, 貼近工業現場, 聯合北京華晟經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建設具有高集成度、高開放性、系統功能完善、先進性和模塊化的一體化綜合型教學實踐與創新研究平臺。學校已經投入1200余萬元建成工業機器人基礎教學工作站、工廠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過程控制、自動化工程設計平臺、先進制造綜合實訓平臺、工業互聯網實施與運維實訓平臺、3D視覺智能應用實驗平臺、自動化工程設計實訓室、先進制造綜合實驗實訓室,已投入使用。依托華晟公司與多家智能制造相關企業簽訂人力資源服務協議,建立了能為學生提供不低于1.2:1的實習就業崗位資源。
課程設置: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機電傳動與控制、工業機器人編程技術、電氣控制與可編程控制器、液壓與氣動控制、控制工程基礎、數控技術及編程、工業傳感器應用技術、智能制造系統(IMS)、智能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宜電子產品制造設備行業、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家電制造、有色金屬加工、卷煙加工、工業機器人等領域,主要從事智能產品設計及制造、智能設備安裝、調試、控制、維護和維修,智能工廠系統運行等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來源:http://zjc.wsu.edu.cn/info/1067/2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