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是在云南大學不斷發展過程中,為適應高等教育的改革與高層次旅游管理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于2002年在麗江創辦,并于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確認的獨立學院。學院坐落在享有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記憶遺產美譽的麗江市是云南滇西北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學院占地800畝,總規劃面積20萬平方米學,像一座園林式的校園,具有納西民族和大理白族風格的建筑掩映在樹木花草之中,綠化和水面景觀面積占校園的70%以上,潺潺流水穿行其間。現代與傳統的和諧、園林式校園與麗江古城風貌的呼應、優美的校園環境和先進的教學設施為學生提供了清馨的生活環境的良好的學習條件。擁有一流的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電教中心、網絡中心、多功能報告廳、語音室、實驗室、學生公寓、教師公寓、留學生公寓、外教公寓、研究生公寓和校園區的寬帶信息網,可滿足5000人學習和住宿的需要,是一個文化型的自然生態學院。2002年9月開始招收大學本科學生,現有在校本科生總計6200多人,生源涵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 云南大學全面負責學院的教學和管理。學院在緊密依托云南大學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根據地方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設置專業。現設有七個系(部),13個專業包括21個專業方向。即:旅游管理系、經濟系、外語系、計算機科學技術與電子信息工程系、文學與新聞系、藝術系、基礎教學部;開設專業有旅游管理、會計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對外漢語、英語、日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漢語言文學、新聞學、藝術設計。
學院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積極上進、全面發展,建立了完備的獎助學金制度,每年評選優秀學生獎學金獲得者。學生可申請國家獎學金、云南省政府獎學金、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獎學金、麗江政府獎、助學金、 “招商銀行一卡通、網通”獎學金、云南大學“優秀貧困女大學生”獎學金、中國移動獎學金、稻盛京瓷西部開發獎學金、云南大學“華藏獎學金”、希望工程助學金、伍達觀助學金、新長城助學金等多項政府和社會獎、助學金。
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對符合畢業條件的畢業生,頒發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畢業證書,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予云南大學學士學位。
實驗中心
指導思想:“十一五”期間,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建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執行科學發展觀,依托母體,立足本土,面向全國,依靠云大優質教育資源,利用麗江資源之優勢,揚獨立學院之所長,運用新體制,改革創新辦學模式,堅持“安全穩定是基礎,教學工作是中心,教學質量是生命,科學管理是關鍵,改革發展是動力,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證”的治校方略,走特色辦學之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興學術、重文化,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大力推進學院持續、快速、健康、和諧和科學發展,為把學院建設成為“同類學院中全省的排頭兵,全國的一流學院”的總體目標而不懈努力。
主要目標:“十一五”期間,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的主要目標是:學院保持適度發展規模,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穩步推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明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普遍提升,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加強,制度健全,精簡高效,管理規范,校園基礎設施和校園文明建設取得更大成果,教職工生活和工作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辦學規模:遵循適度、協調發展原則,到2010年,學院全日制本科在校學生總量保持在10000人左右。
紅楓雅亭
辦學層次:教學型大學。以本科教育為主,發展對外教育,爭取碩士點的零突破。拓展留學生教育、成人教育及其它層次的非學歷教育和專業培訓。
專業建設:調整本科專業結構,力爭到2010年本科專業達到18個,努力把旅游管理專業辦成名牌專業,把外語專業辦成重點專業,把藝術專業辦成特色專業,使學院成為中西部地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辦學指標:按照教育部對獨立學院教學質量評估的標準進行教學建設,突出特色教學,力爭在教育部的評估中被評為教育工作合格學校。本科畢業生大學英語四、六級水平達到或超過省內一般院校,計算機二級考試達到或超過云南省一般高校的通過率;一次就業率在獨立學院中保持領先;爭取研究生考試錄取率到2010年達到當年畢業生總數的5%左右。
隊伍建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較大提高,學院在校生達到10000人時,師生比例為1:18。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者占30%以上,高級職稱教師達到30%以上,管理人員保持在學院教職工總人數的11%之內。
課程建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使開設課程達到云南大學教學質量控制標準。整體完成學院各系、各專業教學計劃、開課計劃修訂工作,完善穩定教學計劃,逐步實施建設主干課、特色課、精品課的教學改革項目,到2010年建設完成10門主干課,5門特色課、3門精品課。
學生實習基地建設:爭取麗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麗江的世界“三遺產”、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資源優勢,加強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建立完善學生實習長效機制。到2010年,在現有的實習基地的基礎上,新建2個大型實習基地和若干個中小型實習基地,新建2—4個文理科綜合實驗室。
科研水平:大興學習、學術之風,鼓勵著書立說,提升科研水平。具有助教以上職稱和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每年發表論文一篇,論文發表篇數逐年增加,科研經費到位數逐年遞增。鼓勵開展服務于麗江經濟社會發展及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應用研究,為麗江及西部建設發展提供學術支持和科學論證。
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教學基礎設施,使學院教室能容納10000名學生上課;通過“十一五”建設,使學院計算機臺數達到1000臺,語音室座位數超過600座;多媒體教室座位數達到3000座,圖書達到50萬冊。學院各項基礎設施基本符合教育部對獨立學院合格辦學條件的要求。
對外交流合作:依托母體,拓展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憑借麗江國際旅游品牌的平臺優勢,提升對外合作層次,擴大招收留學生,爭取建成對外漢語教學基地。
學院建院至今,經過近五年的快速發展,學院的軟件、硬件建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院定會發展成為全國同類學院中一顆璀璨的新星。
聯系方式: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招生辦公室
電話:0888—5135636、5135638
郵編:674100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網址:http://www.lywhxy.com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電子信箱:lywhxy_zsb@163.com
中文網絡實名: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
周邊環境
鐘樓
學院坐落在享有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美譽的旅游勝地——麗江市。麗江悠久的歷史、世界知名的旅游資源、穩步發展的旅游經濟和獨具特色的納西民族文化,都為學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學院占地面積800畝,是一所園林式的校園,優美的校園,清新舒適的自然環境營造出良好的大學氛圍。帶有民族特色的教學樓、設計獨到的圖書館、設備先進的實驗中心、設施齊全的學生公寓保證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籃球場、足球場、形體訓練館、學生活動中心又為學生提供了鍛煉身體、揮灑青春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