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
普遍國際化背景的師資形成以優秀邏輯思維能力和扎實物理理論基礎的特色人才培養。
學院概況
物理系起源于三江師范學堂于 1904年設立的格致科,1983年恢復建系。在百余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吳健雄、李國鼎、嚴濟慈等著名系友。現設有物理學教研室、應用物理教研室、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教研室、大學物理教研室、物理實驗教研室等5個教學科研單位,擁有“計算物理實驗室”、“材料物理實驗室”、“光電物理實驗室”3個科研基地。擁有 4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大學物理雙語導論、新生引導性實驗實踐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物理實驗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已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 1項。
學科設置
物理系現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聲學、無線電物理等 8個二級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碩士點。
科研情況
物理系 2011年獲得科研經費資助總額近800萬,目前承擔國家級和部省級科研項目30余項,年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20余項,近 5年來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 100余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年均 SCI收錄的論文數量近百篇,與兄弟院校合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各 1項。
師資隊伍
物理系現有教職工 90人,其中專任教師62人,實驗技術人員 19人。教師中教授 22人,副教授 21人,博士生導師 1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超過 84%,1人擔任教育部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獲“江蘇省教學名師獎”,7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支持計劃”,4人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支持計劃”,3人入選江蘇省“333人才培養工程”,3人入選東南大學“青年特聘教授”,12人入選東南大學“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資助計劃”。
國際交流
物理系骨干教師基本都具有海外學習和研究經歷,2005年至今,共有 47位教師遠赴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意大利、日本、俄羅斯、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會議、學術進修和交流訪問。同時也多次邀請境外專家來系參觀訪問,不斷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2007年至2011年有 9位學生至美國、英國、德國、日本、荷蘭、澳大利亞等國高校攻讀博士學位或聯合培養博士。
本科專業設置
物理系現設有“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3個本科專業,2012年繼續實行按“物理學類”進行大類招生,進入二年級后分專業培養,其中應用物理學專業為江蘇省特色專業。
物理系的人才培養按照“打通公共基礎,拓寬學科平臺,凝煉專業主干”的原則,除學習模擬電子技術、邏輯與數字電路等理工科基礎課程外,全面拓寬、整合優化學科基礎課程(群),按照專業內核精煉教學內容,追蹤學科前沿和實際應用,構建了專業主干課程(群),按照靈活專業方向的原則構建專業方向選修課程,讓學生具有專業特長(詳見表一、表二)。
專業課程群的設立充分利用了本專業教師多學科分布的特點,有效地豐富了本專業的課程資源,促進了各學科的交叉融合及優勢互補,從而拓寬了本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培養復合型、創新性人才提供了保障。充分體現了物理系以大類培養、夯實基礎、學科交叉、理工結合、學科支撐、本碩協調發展的本科培養戰略思路及方針。
在課程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積極推進講授、討論、作業、實踐、教材、考核等課程教學要素的規范化建設。同時,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注重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建立了由基礎性必做實驗、提高性選做實驗和綜合性設計實驗組成的開放實驗教學體系;注重綜合性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實習、社會實踐活動等教學環節的質量和效益;大力推進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科技創作和相關社團活動。
升學與就業
2011年始,為加快本科生國際化培養進程,物理系在建設多門全英文及雙語授課課程的同時,大力拓展本科生按照學期或學年到國際高水平大學交流學習項目,擴大本科生出國交流學習的比例,爭取實現物理系具有出國境)學習、交流經歷的本科生比例達到5%以上的目標。
近年來,物理系人才培養質量較高,本科生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并涌現出一大批本科生創新實踐成果,包括國內外重要學科競賽獲獎、專利、論文等。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在 100%,就業單位主要為材料、光電、通訊類的大企業、公司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黨政機關等。此外,畢業生也可報考物理學及相關理工科專業的研究生,近三年畢業生的讀研率均在 40%以上,且讀研單位主要是歐美和清華、北大、復旦等名牌高校
以及中科院的各研究所。
網址:http://physics.seu.edu.cn/
電話:025-52090600-8205/8103(學辦),
Email:pfeng@seu.edu.cn,wly@seu.edu.cn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