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農村信用社考試筆試試題類型僅供參考,請以省聯社出題問準。
1.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答:從總體上看,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2年黨的十二大,是鄧小平理論逐步形成的階段;從1982年黨的十二大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是鄧小平理論逐步發展并形成輪廓的階段;從1987年黨的十三大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是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論體系的階段。
2.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是:①我國已經具備了社會主義社會的一般特征;②我國尚處于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③作為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須經歷的特定階段,是一個上百年的較長歷史階段。
3. 為什么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答:(1)由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決定的。在生產力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更要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的。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擺脫社會生產落后狀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3)我們必須牢記歷史上一度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嚴重教訓。今后除非發生大規模外敵入侵,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動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4.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步驟和戰略重點是什么?
答: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標是在繼續堅持四個現代化的目標的同時,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實現經濟的現代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步驟是“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是: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保證能源和交通通訊的優先發展;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這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帶動全局的戰略重點。
5. 試析政府的保障職能。
答:保障職能是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一項重要經濟職能,這一職能的根本作用在于為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具體來說:第一,政府對外維護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努力維護一個有利于國內建設的和平國際環境;對內從事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建設,保障國內治安。第二,政府通過經濟立法和執法來規范各種經濟行為,反對各種不正常市場活動,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第三,政府努力保護環境和各種資源。
6. 市場經濟有哪些局限性?
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但市場經濟具有盲目性、自發性、滯后性等局限。具體來說,①市場調節具有短期性。市場反映的是社會的短期需求,而不能反映社會的長期需求,因而容易出現社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②市場調節具有滯后性,容易造成資源浪費。③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市場只能向企業表明社會需求的方向,而不能指明每個企業在滿足社會需求總量中應承擔的份額,因而容易造成需求的虛假性和產業盲目性。④市場調節的局部利益性,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國民經濟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矛盾。⑤市場調節對有些經濟領域和經濟活動無效,即所謂“市場失靈區”,如興辦公共事業、非盈利性設施等。⑥市場調節會造成兩極分化,而社會主義則要求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正因為市場調節具有上述種種局限性,因而以市場作為配置資源基礎方式的市場經濟具有局限性。
7. 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答: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是一項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第一,社會保障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原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從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防止社會保障成為經濟發展的包袱和障礙。第二,社會保障與生產關系發展相協調的原則,社會保障制度應當有利于我國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和競爭機制引入,促進國家、企業、個體的共同繁榮發展,為所有社會成員直接解決后顧之憂。第三,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合理分擔,社會保障社會化的原則。第四,堅持標準有別、循序漸進的原則,承認不同地區、部門、行業因經濟條件不同形成的保障程度的差異,不搞“一刀切”和“平均主義”。第五,公平與效率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