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教學團隊”。現有生物科學(含師范)、生物技術、生物工程3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科學專業、生物技術專業為江蘇省品牌專業,生物工程專業列入“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級規劃教材、國家級精品教材6部。學院實施“3+1”的培養模式,即3年在學校學習,1年到實習基地學習。大力開展研究性教學、實踐教學,教學成果豐碩,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3項。
學院為人才培養提供了雄厚的師資力量,有“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33工程”人選、“青藍工程”人選等。學院現有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1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6人.專業老師全部具有碩士學位,45歲以下的年輕老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80%以上的老師都有國外學習、研修的經歷。
學院為人才培養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設施。教學與科研實驗儀器精良,學習環境優越,共有儀器設備4000多臺(套),價值近4000萬元。建有江蘇省“人獸共患病學重點實驗室”、與中科院植物所合作共建“光合作用與功能基因組學聯合研究中心”等。
學院努力建設教學研究型學院。現有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植物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生態學),擁有植物學、遺傳學、神經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水生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物理學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和課程與教學論(生物)、學科教學(生物)專業學位等2個碩士招生專業領域。近五年來,主持承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合作基金等項目15項;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余項,國家青年科學基金5項,以及國際合作和省部級項目20余項。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年均科研經費1000余萬元,年均發表科研論文近百篇,其中SCI論文近30篇。
學院努力推進辦學國際化,積極拓展辦學空間,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韓國等國家,以及香港、臺灣等地區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積極實施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為發展中國家培養高校教師。學院努力探求人才培養國際化的體制機制,積極實施、大力支持國際交流生計劃。
學院堅持“一體兩翼”的人才培養理念,即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是“體”,黨建與思政教育、人文素質培養是“兩翼”。積極探索“全天候育人”模式,實行“本科生導師導生制”,大力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學生共6次獲得全國“挑戰杯”競賽一等獎。實施“德育畢業總結答辯”,“生命科技文化節”、“周末論壇”等課外活動精彩紛呈。優良的院風涵養了優秀學子和時代先鋒,涌現出以“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麻袋哥”為代表的一批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麻袋哥”、“知心姐”的愛心事跡被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媒體多次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反響。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務院頒布了《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生物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相信,加入我們學院,定能成就你的未來!
學院精神:厚德博學創新
專 業 | 學制 | 培養目標 | 開設的主要課程 |
生物科學 | 四年 | 培養全面發展、人格健全,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國際化視野、較強的自然科學基礎(特別是數理化基礎)、較高的人文社科知識和人文修養,具有科學的思維、精湛的專業技能訓練,掌握生物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進一步攻讀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良好潛質,具備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從事生物科學基礎理論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 植物生物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學、現代遺傳學、微生物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態學、免疫生物學、環境生物學、生物統計學、生物信息學等。 |
生物技術 | 四年 | 培養全面發展、人格健全,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國際化視野、較強的自然科學基礎(特別是數理化基礎)、較高的人文社科知識和人文修養,具有科學的思維、精湛的專業技能訓練,掌握生物技術的基礎理論、具備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可以從事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同時具備進一步深造和發展潛能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 植物生物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學、現代遺傳學、生物化學、微生物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植物細胞工程與技術、動物細胞工程與技術等。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培養全面發展、人格健全,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國際化視野、較強的自然科學基礎(特別是數理化基礎)、較高的人文社科知識和人文修養,掌握生命科學的基本知識、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以及具備進一步深造與發展潛質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 生物化學、微生物生物學、化工原理及實驗、工程制圖與計算機輔助設計、發酵工藝學、發酵工程及設備、生物工程下游技術、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生物制藥(品)學等。 |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